碳中和资讯网
当前位置:
不想关停就要多花3000万?许多陶瓷厂还没算清这笔账!
来源: | 作者:小希 | 发布时间: 948天前 | 869 次浏览 | 分享到:

“双碳”的时代背景下,陶瓷等重点行业面临着更严的环保约束,工厂/生产线建设项目、产业园区(产区)建设要上马,除了要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外,还需要通过碳排放评价。

此前,陶城君就报道过,湖北、福建、沈阳3地已经197家陶企被纳入碳配额管理范围中。业内人士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或全面将陶瓷行业纳入碳配额管理之列。届时,“碳配额”不足的产区,将结束圈地建厂的高潮,“碳配额”不足的企业,将停产停窑。

据介绍,国内不少产区的“碳配额”几乎“见底”,就连藤县这样的新兴产区也面临着碳排放配额指标方面的压力。据透露,某产区已经有陶瓷企业因为碳排放指标已经用满,不得不对部分生产线进行停产。

而若不想关停,“陶企除了技改减少碳排外,还能通过碳交易获得额外指标”,未来“配额”不足的陶企每年要多花3000万元~4000万元来买“碳”!可这个价格还会不断攀升……

选择关停,还是一年多花3000万?这是越来越多陶企即将面临的选择。而提前梳理核算自身碳排放情况,深入研究碳减排路径,算好“碳配额”这本账是陶企的当务之急。

关停还是一年多花3000万?

陶瓷厂要数着“碳配额”过日子

2020922日,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后,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建材、有色、石化和化工等被列入“两高”的重点行业面临着更严的环保约束。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碳排放影响评价将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这意味着未来每个陶瓷工厂都将有碳排放配额指标。业内人士指出,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离数着“碳配额”过日子不远了。届时,“碳配额”不足的产区,将结束圈地建厂的高潮,“碳配额”不足的企业,将停产停窑。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有行业专家补充道,“这是一条红线,你陶瓷厂要建生产线、要点火开工就必须要有国家环保部门给的碳排放指标。如果碳排放指标不够,陶企除了技改减少碳排外,只能通过碳交易获得额外指标。”

 

所谓碳交易,是将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来进行买卖,成功减排的企业可以将剩余配额卖出,而超额排放的企业则需要在市场上购买配额。这样方式获取的“碳配额”,将让陶企的成本大幅增长。

蒙娜丽莎董事张旗康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以常见的大型陶瓷企业为例,其年纳税额在1000万-2000万元,而用于购买碳排放配额(CEA)的支出可能高达3000-4000万元。

德力泰副总经理荆海山告诉陶城君,当前国内碳排放配额(CEA)的价格远远低于欧美水平,欧洲的碳配额期货价格约为300元人民币/吨,未来随着国内碳排放配额的价格与国际碳交易市场接轨,届时陶企通过碳交易获取配额的成本还会大幅增加。


1年?半年?即将全面铺开,200家陶企已纳入


关停还是一年多花3000万?越来越多的陶企将面临这道“碳配额”不足下的选择。

据透露,目前国内已经有部分陶瓷厂家收到环保部门给出的碳排放配额指标了,有厂家更是因为现有生产线已经用满配额指标,导致刚刚新建好的生产线无指标可用,只能选择停产。此外,国内不少产区的“碳配额”也几乎“见底”,就连藤县这样的新兴产区也将面临着碳排放配额指标方面的难题。

 

此前,陶城君就报道过,湖北、福建、沈阳3地已经先后把陶瓷行业纳入碳配额管理范围中,涉及到了197家陶企。

据了解,今年7月,生态环境部拉开了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大幕,参与试点的省市包括河北、吉林、浙江、山东、广东、重庆、陕西等,目标是在20226月底前,基本摸清重点行业碳排放水平和减排潜力,还有更多地区正在将碳排放纳入环评工作中。


对此,有业内人士判断,当前国内的电力企业已经基本都被纳入到碳配额管理范围中了,距离将陶瓷行业全面纳入碳配额管理之列,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最快可能在一年半年内。

 

还有人表示,“双碳”战略对陶卫企业是大考,是挑战,不管愿意与否,碳达峰、碳中和已悄然来临,接招是必须的,应对之策会因企业不同而有差别,但殊途同归。早做准备会掌控更多主动权,降低被动的损失和影响。

配额剩多少?要花钱吗?

这本账该怎么算

时间紧,任务重!提前梳理核算自身碳排放情况,深入研究碳减排路径,算好“碳配额”这本账是陶企的当务之急。

有专业人士指出,对于纳入或即将纳入控排、参与碳交易市场的陶企来讲,掌握基本工作流程和正确的量化及核算方法,制定合理的监测计划,并熟知MRV体系建设规范,是确保自身碳排放数据准确性和更有效的参与全国碳市场的重要保障。


特别声明:碳中和资讯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碳中和资讯网的内容为碳中和资讯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欢迎投稿:13570744358@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