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指出,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积极服务“六稳”“六保”工作,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新的一年,如何继续深化改革,加强生态环境源头防控和过程管控,协同推进“放管服”,持续发挥环评与排污许可制度效力,实现既守好底线,又强化民生保障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中国环境报记者对生态环境部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司司长刘志全进行了采访。
强化“三线一单”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应用
去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工作全面推进。全国省市两级“三线一单”成果均完成政府审议和发布工作,划定4万余个环境管控单元,基本形成一张全覆盖、多要素、能共享的生态环境管理底图。在此背景下,强化既有成果的落地应用成为今年工作重点。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落地应用,深化顶层设计必不可少。刘志全告诉记者,将研究制定“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指导文件,以推动建立体系健全、全域覆盖、管控精准、责任清晰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同时推动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纳入黄河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海洋环境保护法制修订,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地方立法,深化顶层设计。
同时,生态环境部也有着全面的计划来强化实施应用,指导各地落实好《关于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指导意见(试行)》。“我们将加强对地方更新调整工作的指导,规范成果备案工作,制定成果备案实施细则,做好备案审核、数据入库。指导地方做好落地应用,持续挖掘典型应用案例、加强案例推广,做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两高’行业源头管控、协同推动减污降碳、支撑国家重大战略等领域的经验总结。”刘志全说。
此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评估考核工作也列上日程:制定年度方案,深入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跟踪评估工作;加快推进黄河流域、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集成和跟踪评估;推动继续将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地应用纳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
推进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
推行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将排污许可作为企业合法生产的“身份证”,是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刘志全介绍,2022年生态环境部将从4个方面推进排污许可管理相关工作。
在排污许可全要素管理方面,依法有序将工业固废纳入排污许可管理,与相关部门开展排污许可证质量问题联合会商,研究制定工业噪声纳入排污许可的管理文件和技术规范,组织实施排污口二维码标识管理试点。
在提升排污许可证质量方面,研究修订《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印发实施排污许可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研究制定质量检查技术规范,继续开展“双百”检查,完成不少于三分之一排污许可证质量检查,加强政策解读和技术帮扶,指导做好发证、登记工作。
在构建排污许可核心制度方面,有序推动将火电、造纸、污水处理等行业排污许可证执行报告中污染物排放量作为年度生态环境统计的依据,组织54个地区开展新一批排污许可试点,研究基于水环境质量的许可排放量核定,持续深化与监测、执法等制度衔接融合。
而在强化排污许可执法监管方面,推动出台关于加强排污许可执法监管的指导意见,推动打通排污许可平台与执法监管数据库,推动建立排污限期整改单位台账,指导分类处置,妥善解决影响排污许可证核发的历史遗留问题,推动建立典型案例收集、分析和发布机制,强化公开曝光。
强化环评制度源头预防效能
去年,以严控“两高”项目等盲目发展为标志,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的源头预防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刘志全告诉记者,2022年环评工作将进一步强化制度的源头预防效能。
加强重大项目环评管理助推绿色发展。严格重点行业项目环评管理,研究制修订一批重点行业环评审批原则和重大变动清单;对“两高”行业环评管理实施“清单化”调度,遏制盲目发展;坚持生态优先,依法依规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和有关能源、交通项目落地;加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行业,氢能、CCUS等新兴行业,集成电路、动力电池等热点行业环评管理研究,同时做好新建项目环境社会风险防范与化解;推进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工作,组织开展温室气体源强核算、评价方法等专题研究。
围绕结构优化调整推进重点领域规划环评。加强“十四五”国家有关专项规划、重点流域综合规划、省级矿产资源规划及轨道交通、港口、产业园区等重点领域规划环评审查。以产业园区、行业发展等领域环评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煤炭、油气等领域环评为重点推动优化能源结构;以铁路、港口航道和轨道交通规划环评为重点优化运输结构调整;以城市和矿产规划环评为重点优化用地结构调整。
与此同时,深化环评“放管服”改革工作也将持续推进。“我们将指导北京等6个城市做好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推动成效评估和经验总结,配合开展宜商环境评估研究。持续深化环评与排污许可审批改革试点,探索‘两证合一’的范围、程序等管理新模式。加强对地方集中审批等改革的调度指导,推动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水平,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持续完善国家、地方、重大外资项目‘三本台账’环评审批服务体系,定期更新台账,组织提前介入指导,对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开辟绿色通道,提高审批效率,推动重大项目科学落地。深化远程技术评估服务,推动解决小微企业和基层审批部门实际困难。全面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政务服务标准化,持续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快完成排污许可事项‘跨省通办’‘全程网办’,实现排污许可事项在不同地域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加快推进电子证照应用。开展年度环评与排污许可落实情况调研,推进质量和效力监管,加强与督察、执法联动。”刘志全介绍道。
最后,刘志全也强调了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要不断强化法治和技术体系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对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工作的基础支撑。”
特别声明:碳中和资讯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碳中和资讯网的内容为碳中和资讯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零碳咨询罗生:13802768887 商务合作詹小姐:13802768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