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市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详情请见附件:《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
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第二节 问题挑战
第三节 重大意义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战略定位
第四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构建“两带两屏”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空间格局
第一节 打造沿黄生态文化带
第二节 打造沿汾生态经济带
第三节 构筑吕梁山、太岳山—中条山两大生态安全屏障
第四章 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筑牢华北绿色生态屏障
第一节 推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 3 —
第二节 加快河湖湿地保护与修复 第三节 深入开展国土绿化彩化财化行动 第四节 加强重点地区生态修复 第五节 加大矿山生态修复与治理 第五章 强化环境综合治理,建设天蓝地净美丽黄河 第一节 强化水污染治理 第二节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第三节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 第六章 强力推进汾河保护,再现汾河晚渡美景盛景 第一节 推动“水量丰起来” 第二节 促进“水质好起来” 第三节 实现“风光美起来” 第七章 着力改善水沙关系,保障黄河美丽持久安澜 第一节 加大河流治理力度 第二节 加强重点区域综合治理 第三节 提高灾害综合应对水平 第八章 大力实施“五水综改”,持续巩固“华北水塔” 第一节 强化“水源”保护 第二节 加快“水权”改革 第三节 补齐“水利”短板 第四节 建强“水工”系统 第五节 夯实“水务”管理 — 3 — 第九章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第一节 推动沿黄生态文化产业发展 第二节 稳产能,深加工,加快实施农业“特”“优”战略 第三节 调结构,优布局,建设绿色多元能源供应体系 第四节 强创新,全链条,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第十章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流域支撑体系 第一节 完善便捷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二节 提升能源基础设施保障水平 第三节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一章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建设文化旅游高地 第一节 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 第二节 创新黄河文化传承利用 第三节 讲好新时代山西黄河故事 第四节 打造世界级黄河文化旅游目的地 第十二章 加强沿黄地区民生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第一节 提升黄土高原沟壑区发展能力 第二节 补齐教育和医疗卫生短板 第三节 实施技能富民战略 第十三章 完善全流域协作协同,构建开放开发新格局 第一节 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第二节 对接和融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 — 3 — 第三节 加强与沿黄省区交流合作 第十四章 强化改革系统集成,持续释放流域发展活力 第一节 完善生态补偿和资源高效利用机制 第二节 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 第三节 打造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六最”营商环境 第四节 协同推进跨省区域联动发展机制 第十五章 加强统一领导协调各方,有力推进规划实施 第一节 完善组织领导体系 第二节 加强规划政策引领 第三节 创优项目推进机制 第四节 强化法律法规保障 第五节 建立监督考评机制 — 3 — 前 言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赴黄河流域视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黄河流域必须下大气力进行大保护、大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子。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出,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抓好“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治理,扎实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推动山西沿黄地区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2020年8月27日和31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必治黄”,要贯彻新发展理念,遵循自然规律和客观规律,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保护和治理黄河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黄河自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入境,至运城市垣曲县碾盘沟出境,流经忻州、吕梁、临汾、运城4市19县(市、区),全长965公里,占黄河全长近五分之一,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 — 3 — 山西是黄河文化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的重要区域,是拱卫京津冀和黄河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当前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要求,向着转型发展率先蹚新路的战略目标奋勇前进。同时,山西也是黄河流域发展基础最薄弱、生态环境最脆弱、结构性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改善我省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编制本规划。规划范围为黄河干支流流经的县级行政区,包括太原市、吕梁市、晋城市、临汾市、运城市全域,以及大同市左云县,朔州市朔城区、平鲁区、右玉县,忻州市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晋中市榆次区、太谷区、榆社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介休市,阳泉市盂县,长治市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共11市86县(市、区),国土面积11.46万平方公里,2019年人口2711.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293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73.1%、72.7%和76%。全省其他区域与规划范围内区域在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存在高度关联,是规划范围的自然辐射区域,本规划一并考虑。 本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山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实施相关规划方案、政策措施和建设相关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规划期10年,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至2025年,第二阶段至2030年,中期展望至2035年,远期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 3 — — 3 — — 3 — 第一章 规划背景第一章 规划背景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扎实推进黄河治理,水沙关系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持续好转,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黄河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具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 水沙治理成效显著。山西境内黄土高原纵贯三晋南北,沟壑纵横、缺水少绿、生态脆弱,是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是全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大力实施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工程,黄土高原蓄水保土能力显著增强,流域生态实现了由荒芜脆弱到绿色宜人的历史巨变。截至2019年,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达到24.44%,沿黄生态极度脆弱区吕梁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6%。截至2020年,黄河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万平方公里,治理度达到69%。万家寨、龙口、天桥等重大水利工程作用充分发挥,大水网供水框架基本形成,水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2020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15年下降19.0%以上,以汾河谷地为中心的地下水位持续回升,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持续不断努力,向黄河年输沙量大幅减少,为黄河水沙一体化调控和保障下游堤防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山西黄河流域是汾渭平原和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的重点区域,多年来由于发展方式粗放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习近平总书 — 3 — 记高度重视山西生态环境保护,两次视察山西都对环境治理特别是汾河治理提出明确要求。近年来,山西坚持以环保倒逼转型,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全力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全省优良天数比例71.9%,PM2.5平均浓度44微克/立方米,两项指标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6省市中均排名第二。汾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水环境质量得到根本好转,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三项主要污染物稳定达到地表水V类标准,汾河流域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全部退出劣Ⅴ类,汾河水库出口及文峪河水库出口北峪口断面均提升至Ⅰ类水质,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加快推进,矿区生态逐步修复。 转型发展扎实推进。坚持把转型发展作为经济工作和各项事业的纲,着力构建“一切为了转型、一切服务转型”的工作格局,加快推动全面转型。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坚实起步,主动推动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深度利用,去产能走在全国前列,先进产能占比达到68%,新能源装机占比超过30%,煤层气抽采量、利用量全国第一。加快推动工业内部结构反转,2017—2019年,非煤工业平均增速8.1%,高于煤炭工业5.4个百分点;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通用航空、光机电等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充分发挥汾渭平原晋中、吕梁、临汾、运城等作为农产品主产区的优势,加快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十大产业集群,“小杂粮王国”和有机旱作农业品牌效应全面呈现,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化旅游、康养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特别声明:碳中和资讯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碳中和资讯网的内容为碳中和资讯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零碳咨询罗生:13802768887 商务合作詹小姐:13802768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