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资讯网
当前位置:

国家政策​

北京       天津     上海

浙江      江苏     福建

广东      江西     海南

广西      云南     贵州

湖南      湖北     安徽

河南      河北     山东

四川      重庆     山西  

辽宁      吉林

内蒙古   黑龙江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西藏

港澳台   海外

双碳政策
支持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
来源: | 作者:小希 | 发布时间: 2023-08-02 | 1294 次浏览 | 分享到: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区域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现就支持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统领,以推动宁东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二次创业为抓手,持续用力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着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改革创新步伐、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着力建设“一个基地”和“五个示范区”,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系统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尊重科学、因地制宜、顶层设计,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发展基础,根据主体功能定位,发挥比较优势,编制发展规划,同步开展规划环评、水资源论证,更加注重与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切实提高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引领性。

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最好最优,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面推动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着力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营造有利于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坚持产业铸魂、质效齐升。坚持把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瞄准市场前沿和高端领域,加快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和高端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在黄河流域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坚持区域联动、协调发展。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拓展区域合作领域,促进区域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辐射带动全区产业合理分工、资源优化配置、优势互补互促、经济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跨区域合作层次和水平,着力提升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着力增强对全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力、拉动力、贡献率,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高效协同的区域新格局。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坚持产业发展绿色转型、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产,促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坚持产城融合、互动共享。坚持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支持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示范区,完善有利于产业集聚发展的公共服务配套体系,加快新型城镇化和产城融合发展步伐,加快推进城镇更新建设,拓展城镇发展空间,大幅提高综合承载能力,高水平建设产业高度集聚、服务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产业新城,让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同频共振。

坚持守牢底线、安全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聚焦打造安全生产最严省区目标,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睁着一只眼睡觉”的高度警觉,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不断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推动高水平安全和高质量发展良性互动,确保安全形势长期稳定向好。

(三)发展定位。

建设国家战略能源储备基地。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突出的战略区位优势,大型化、规模化煤制油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管理成功经验,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可复制的成套技术,以及项目管理、运营操作、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争取国家布局一定规模的煤制油产能储备,建设国家战略能源储备基地,坚持安全性、稳定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实现战略需求和经济发展相统一,维护国家战略能源安全、产业安全。

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资源禀赋和能源产业基础,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和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能源国际合作,加快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推进绿能开发、绿氢生产、绿色发展,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着力增强能源供应链安全性和稳定性,着力推动能源生产消费方式绿色低碳变革,着力提升能源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着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高水平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

建设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着眼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实施产业振兴战略,推动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转型升级,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煤制化学品向化工新材料延伸,煤制油向特种燃料、高端化学品等高附加值产品发展,煤制乙二醇向提升质量控制水平方向迈进,加快现代煤化工与清洁能源产业互补融合、现代煤化工与化工新材料及高端化学品产业高效融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促进现代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设原料高效利用、资源要素集成、减污降碳协同、技术先进成熟、产品系列高端的产业示范区。

建设西部先进制造业发展示范区。坚持以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为方向,以提升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为动力,以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抓手,加快突破技术链、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构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的创新链条,加快推动新型材料、现代化工、装备制造、轻工纺织等产业复合发展、多元发展,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前瞻化布局、智能化引领、高端化发展,形成上中下游密切衔接、配套完善、具有核心知识产权支撑的先进制造产业体系,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发展示范区。

建设全区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示范区。大力实施共同富裕战略,统筹规划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生产区、生活区、商务区、办公区建设,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推动管理模式创新,采取共建共享、飞地经济、产城融合等多种方式,以产业化推进城镇化,以城镇化加快现代化,加快建设产业高度集聚、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产业集聚、产城融合示范区,努力在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作出示范。

建设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大力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源头治理、整体治理和系统治理,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宁东,形成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高效统筹发展与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推进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品供给绿色化、生产方式数字化,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努力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四)发展目标。

到2027年,在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的基础上,推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年均增长8%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大关,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持续在全国化工园区评比中争先进位,成为引领全区开发区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先进制造业比重达到75%以上,“六新”产业占全部工业比重超过70%,集群集聚效应更加凸显;创新驱动明显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5%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绿色转型明显加快,单位GDP能耗、水耗、二氧化碳排放和其他污染物排放指标完成自治区下达的目标任务;民生福祉明显提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增长,收入水平走在全区前列。

到2030年,全面实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经济总量比2022年翻一番,对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化工园区;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成熟,先进制造业集群优势全面形成;源头创新供给能力和引领式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重大平台打造、创新主体培育等取得重大突破,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机制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走在全区前列;生态环境实现根本好转,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绿色低碳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规模逐步扩大,稳妥有序实现碳达峰;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产城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到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全区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进入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前列,对保障国家能源战略和石化产业安全贡献更加突出;经济总量比2025年翻一番,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加明显。创新发展实现大提升,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区域协调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形成协调发展新格局;参与国际国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升。生态环境实现大改善,建设黄河流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区取得重大成果,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资源环境约束压力明显下降。安全发展实现大进步,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显著增强,综合管理水平更加现代,安全发展达到更高水平。产城融合实现大突破,公共服务更加完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二、空间布局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区总面积4450平方公里,重点规划煤炭、电力等能源产业及铁路、公路、给排水等重大基础设施。核心区面积800平方公里,重点规划工业园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新型城镇和公用基础设施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社会事业,引领带动规划区及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本行动计划以核心区为重点,立足产业发展基础、资源环境容量、开发利用潜力,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突出“三区”主导功能,严格“三线”刚性管控,统筹区域内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产业一体化发展布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生产空间布局。根据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要求,划定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12.03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现代煤化工产业区、碳基新材料产业区、化工新材料产业区A区及B区、C区部分区域、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物流园等6个生产空间。科学编制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国土空间规划,按国家有关规定扩区调位,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用好用活空间留白、指标留白政策,为长远发展谋划预留战略空间。重点新增化工新材料产业区B区、C区留白用地及综合交通设施、独立工矿区、水利、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留白用地,开发建设化工新材料产业区D区用地。同时,利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煤田采煤沉陷区,科学规划建设绿电园区。

(二)优化生活空间布局。优化整合城乡建设、农业生产、公共服务等空间布局,按照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治理高效的思路,修编宁东镇总体规划,划定生活空间面积20平方公里,迭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补齐服务功能短板,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多渠道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强化宁东镇对产业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打造灵活高效的综合交通网络,完善主干道路、快速通道等基础设施,打通园区、镇区之间的交通堵点、卡点和隐患点,健全以公共交通为主体、各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实现人流、物流分离,保障交通运输安全、便捷、高效。推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与银川、灵武、吴忠等地区区域协调联动、产城融合发展,大幅提升宜居宜业水平,打造高品质生活服务,带动创新人才和高端功能加快集聚。

(三)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生态空间用途管制,重点加强对鸭子荡水库、鸳鸯湖、大河子沟、边沟、圆疙瘩湖、海子井等河湖水域空间用途管制。强化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全面实施矿区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方案,严格控制矿区开发扰动范围,加大生态治理力度,切实预防或减轻地表沉陷等生态影响,严格落实“边开采、边修复”要求,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严格自然保护地管控,加强白芨滩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大镇区、园区绿地建设,推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

三、重点任务

(一)坚持提质增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以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为重点,以产业整链协同、链间耦合发展为抓手,筑牢工业发展基础,推动延链补链升链建链,着力做大产业规模、做高产业能级、做强产业竞争力,加快建设更有韧性、更富创新、更高附加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加快推动国家重要能源基地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优化能源开发布局,加快区域内煤炭先进产能建设,推动煤炭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加大生产煤矿智能化改造,保障持续稳产增产。持续推动与周边富煤省区战略合作,布局一批大型现代化煤炭储运基地,打通疆煤、蒙煤、陕煤、甘煤入宁铁路运输通道,切实增强煤炭供应保障能力。统筹全区资源要素和煤炭供应保障能力,通过科学技术创新、资源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融合、低碳转型发展,扩大煤制油产能规模,启动煤制油二期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动项目加快建设、投产、见效,建设国家战略能源储备基地。统筹电力保供和减污降碳,加快推动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推进煤电由主体性电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型,充分发挥煤电机组应急调峰能力,同时推进煤电向综合能源服务转型,满足区域内实体经济的生产要素供应保障。高水平建设国家大型光伏基地和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支持新能源项目与用户开展直接交易,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更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作用。大力推进绿电园区建设,加快实施分布式光伏和可再生能源制氢配套光伏等新能源项目,全力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强力推进多能互补高效利用,积极开展新能源电力直供电试点,着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能源产业上下游协同联动,强化与相关产业耦合发展,积极开展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

2.大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聚焦自治区“六新”产业,优化产业发展方向,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大力实施结构改造、绿色改造、智能改造、技术改造行动,着力打造煤制油、煤基烯烃、煤制乙二醇、精细化工、高性能纤维及可降解塑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电子材料及专用化学品、绿色环保等八大细分产业链和高端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煤制油重点持续提升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推动主副产品增值利用,大幅提高煤制油产业质量效益。煤基烯烃重点建设规划布局的煤制烯烃项目,推动煤基烯烃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材料化方向发展。煤制乙二醇重点提升质量控制水平,延伸发展下游高端产品,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和能效水平。精细化工重点推进产业纵向延伸补强、横向耦合壮大,打造多个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大幅提升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高性能纤维及可降解塑料重点突破高性能纤维规模化、稳定化和低成本制备技术,加快提升纤维及复合材料的智能、绿色生产水平。锂离子电池材料重点发展锂离子电池前驱体、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新型电解液和添加剂及资源化利用等产业。电子材料及专用化学品重点发展功能膜材料、高纯试剂及电子特气、新型显示材料、专用化学品等高端产品。绿色环保重点发展节能环保、碳资源管理、资源回收与利用等服务,推动先进节能环保设备、材料和服务应用,从技术、装备及管理等层面实现能源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

3.着力布局产业发展新赛道。充分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开辟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新领域新赛道。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推动光伏、光热发电等绿色能源、可再生能源制氢、新型储能、智慧能源管理等清洁能源产业一体化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培育煤炭生产加工及煤化工装备,光伏、氢能、新型储能等新能源装备,能源工程核心设备与零部件,节能环保装备,基础件、智能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积极推动装备制造业及配套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构建以科技服务、物流服务、信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金融服务、应急管理服务、人力资源服务以及服务型制造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未来产业,重点布局前沿新材料、能源电子、生物医药等产业,加快推动数字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加速数据要素的产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进程,通过数字技术与传感、仿生、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有机结合及应用,催生智慧产业、元宇宙等新业态,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

(二)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厚植创新力量,加大创新投入,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资源,培养创新人才,推进数字赋能,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4.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集聚国内创新资源,通过“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压茬推进重大关键技术攻关,重点推动费托合成催化剂、特种油品、煤基高端化学品、二氧化碳减排、固废资源化利用、深度节水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进转化推广一批重大科技成果,重点推进“绿电”“绿氢”等耦合煤化工、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微通道微反应技术工业化应用、高盐水无害化处理等关键技术集成应用,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实施产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工程,打造煤化工产业标准综合体。

5.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培育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示范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形成“小升高、普变专”的良好生态。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后补助、以奖代补等政策,引导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建立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产学研市场化利益联结机制,开展协同研发和联合攻关,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深入开展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行动,引导企业家提升创新意识水平、掌握基本创新方法、增强创新发展能力。

6.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建设一批自治区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国内一流的企业研发机构。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依托科研优势增强科技创新力量。接续推进宁东现代煤化工中试基地建设运营,促进更多先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加快建设宁夏新能源研究院,探索组建新型电力系统方向的科技创新平台。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积极创建国家级孵化器。持续完善知识产权、技术交易、检验检测、质量认证、科技咨询等研发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完善产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

7.壮大创新人才队伍。建立健全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完善柔性引才引智政策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引进一批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分领域打造安全、信息化等人才俱乐部。开展“人才+产业”行动,鼓励重点企业、行业组织搭建人才交流平台,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强化对高端人才的服务能力。联合宁夏工业职业学院等院校,打造特色鲜明的产教融合联合体,提高产业工人供给能力。

8.实施数字赋能计划。坚持以“5G+”“互联网+”“机器人+”融合应用为重点,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环节进行改造赋能,培育壮大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推动重点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创建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探索开展机器换人示范。全力推进宁东工业专网、工业互联网平台、信息基础资源池、工业大数据中心建设,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搭建经济运行平台、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安全、环保、能耗、碳排放管理平台及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推进园区管理服务、生产运营、安全环保向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转型。

(三)坚持绿色发展,持续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倒逼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提升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加快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9.稳妥有序落实碳达峰目标任务。扎实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产业链纵向延伸补强、横向壮大集群,构建高效率、低排放、清洁加工转化利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壮大绿色低碳产业,构建循环型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打造全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新标杆。聚焦重点排放行业,推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能结构不断优化,降低能源消耗,提升能源效率,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产业,推进与现代煤化工等产业耦合发展,从源头上降低煤炭消耗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积极扩大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产业规模,扎实开展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工程示范,探索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发酵制取丁二酸、绿氢合成氨耦合制尿素、加氢制取甲醇等应用示范及综合利用。

10.大力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坚持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大力发展绿色工业、建设绿色园区、打造绿色经济,新建、扩建“两高”项目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等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全面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不断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深入推进主要污染源综合治理,严格落实“三线一单”,推动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从严落实排污许可制度,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加快重点行业排放提标改造,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加快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工业污水和矿井疏干水处置设施建设提标改造,布局建设一批工业废水“近零排放”示范工程,加大矿井水综合利用,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大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采用集中处置、规模化外运、建材产品利用、采煤沉陷区治理、商品混凝土掺和等多种方式,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水平。深入治理危险废物,完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转移管理等制度,通过安全填埋、焚烧处理、资源化利用等,确保危险废物100%安全处置。

11.全面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加快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发展,加强重点行业废水、废气、废渣和余热余压循环再利用,大幅提高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水平。加快实施深度节水控水行动,推进火电、煤化工、有色等产业节水增效,开展节水型企业达标建设,争创节水型工业园区,加大非常规水资源高效利用,推动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强化土地资源高效配置,鼓励工矿区土地复垦复用,盘活利用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推进低效工业用地和厂房“腾笼换鸟”,加强产业发展和用地空间协同,不断提高土地产出强度。加大节能降耗力度,深入实施节能减煤加氢行动计划,严格能耗准入门槛,推进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最大限度降低重点行业和企业能耗强度。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持续推进重点行业工艺技术改造,实现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污染最小化。

(四)坚持区域协调,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坚决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拓展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形式、创新合作机制,开创区域协调发展新局面,以高水平开放合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12.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依托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外资扩规和提质,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加强对外合作,推进新型材料、现代化工、清洁能源等重点领域国际产能合作,提升外向型产业集聚发展能力。探索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对接丝路基金等国家政策性金融平台,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境外经贸投资合作,促进投资与贸易联动发展。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开展线上线下外商投资促进活动,建立外商投资企业“绿色通道”,推动实施一批利用外资重大项目。积极构建内畅外联的物流通道,促进物流资源整合和产业集聚,加强交通运输国际通道建设,推动中欧班列开通运营,提升多式联运服务能力,构建安全、低碳和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对外开放载体功能。

13.强化跨区域产业对接合作。坚持以对内开放带动对外开放,推动对内对外一体化开放、联动化发展,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合作,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模式,积极承接东部高端产业转移,建立产业转移统筹协调、利益分享机制,提升与发达地区的经济融合度,争取实现承接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加快与河南郑州、陕西西安、成渝双城、甘肃兰州等国家及西部中心城市产业对接融合,整合延伸产业链条,提供原材料生产加工和配套服务,推进产业链分工协作、互补配套。加强创新要素对接,引进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产品研发、技术创新基地,探索协同攻关新模式。

14.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围绕煤炭清洁生产、智能高效开采、分级分质梯级利用及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强与甘肃陇东能源化工基地、陕北能源化工基地、青海海西新能源基地等黄河流域能源地区合作。加强与新疆、内蒙古、陕西、甘肃等省区战略合作,畅通煤炭运输通道,打造区域性大型煤炭集散中心或大型煤炭储备基地,建立功能完备的煤炭产供储销体系,提高煤炭资源供应保障能力。深化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上海庙战略合作,编制发展规划,打造宁蒙毗邻地区高水平协同融合发展新样板。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推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与银川、吴忠、灵武、盐池等地区规划有机衔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政策协调联动、生态环境联保共治、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实现上下游产业有效衔接、互补互促、错位发展。

(五)坚持改革赋能,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要素市场配置体制机制,促进“放管服”改革迭代升级,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激发发展新动力,释放发展新活力。

15.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依法治区战略,建立健全促进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明确执法主体资格,规范管理服务行为,提高行政综合管理法治化、现代化、科学化水平。理顺管理体制,加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区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筹建设、协调管理。强化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授权享有部分自治区级经济管理权限,行使地级市经济管理权和社会事务管理权,对国民经济发展、土地(林地)、水资源等指标及自治区各类专项资金和重大项目实行计划单列。加快理顺公安、市场监管等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建立以岗位管理为核心的人事管理体系,推动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支持从全国全球范围内多渠道选拔高层次人才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任职。支持直属国有企业按市场化方式制定薪酬办法,对特聘高层次人才实行特岗特薪、一事一议。

16.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和完善与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财税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形成协调统筹一致的财税和金融服务保障机制。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按照现行分税制财税体制划分入库级次。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产业规划创新金融产品,扩大信贷投放,提高结算效率,完善资金融通软环境,发展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等,加大产业链金融支持,积极拓展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融资租赁等多渠道融资,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好防范化解政府债务和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17.深化“六权”改革。推进用水权改革,加快实施水务一体化改革,建设水务一体化信息平台,实行用水定额和计划管控,统一配置黄河水、矿井疏干水、再生水,健全取用水许可告知承诺、非常规水补贴、企业间水指标短期交易等机制,进一步优化用水结构,转变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推进土地权改革,创新市场化供地机制,推广“标准地”和零地技改,健全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供应、作价出资(入股)等工业用地市场供应体系,用市场化机制盘活闲置土地,最大限度挖掘土地供给潜力。推进排污权改革,拓展排污权确权和交易范围,实行排污权有偿取得、建立排污权市场交易机制、创新排污权抵押融资、完善排污监管体系等。推进山林权改革,实现山林权生态价值增值、生态效益提升、生态环境好转。开展用能权、碳排放权改革,加强用能预算管理,形成确权到位、权能有效、定价合理、入市有序的市场体系。

18.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提升公共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创新公共资源交易项目全生命周期共同监管机制,促进公共资源要素聚集、优化配置。积极推动与市、县(区)开展建设用地指标增减挂钩试点。健全水、电、天然气等阶梯价格机制。健全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推进国有资产、自然资源、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改革,强化产权执法司法保护。深入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健全市场主体平等保护机制,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建立健全第三方审查和评估机制,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加强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执法司法,强化交易主体权益保护,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

19.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持续开展“证照分离”“全程网办”“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推动流程再优化、系统再完善、机制再健全、政策再配套、服务再加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健全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化管理机制,建立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动态管理制度,简化企业生产经营审批条件,压缩审批时限,优化投资项目前期审批流程,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和涉企服务便利化水平。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和容缺受理服务模式。加强信息化监管体系建设,打造市场监管大数据平台,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事后评估和专项报告制度,打造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

(六)坚持共建共享,全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产带城、以城促产,坚持功能互补、产业互融、发展互促,实施产城融合与强首府战略协同,打造宜居、韧性、智慧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20.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化宁东镇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成果,适当调整行政区划,建立县级经济社会管理职能和行政管理创新的新型管理模式,形成权责对等的政府组织体系。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实施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推动产城融合、协调共生,打造颜值更高、功能更优的宁东镇。

21.加快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建设园区铁路专用线,持续完善干线公路网络,不断优化园区与园区、园区与镇区快速通道,构建高效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加快电网规划建设,构建坚强可靠电网骨架,全力保障地区多元化负荷供电及电源接入需求。加快储能、储气、储氢设施和综合能源中心建设,提高能源储备消纳能力。完善公共管廊建设,保障物料互联互通、公用工程共用共享。统筹供水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有水源工程、净配水工程提标改造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构建多元供给的供水保障体系。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宽带基础网络,推进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融合发展。

22.建立健全园区安全防控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应急体系,实施安全生产与应急一体化管理,统筹推进产城融合和化工区块封闭化管理、全覆盖监控。建立完善安全风险评估与论证机制,实施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健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体系,建设安全风险智能化管控平台。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实施全链条、全流程、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不断提高事故风险防控水平和公众安全素质,坚持控压一般事故,坚决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发生。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提升重大疫情和突发事件应急救治能力。高标准规划建设核心区排涝设施,强化防洪防涝预警预报预演预案,提高防洪防涝能力。加快水文、气象等灾害监测网络建设,完善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预防处置和应急救援联动机制,加强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提高防范和处置重特大安全事故效能。

23.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多层级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社会救助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持续提升民生兜底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公租房配置效率和服务水平,多渠道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保障中低收入群体住房需求。完善就业激励政策和保障制度,加大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和就业援助力度。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优化中小学布局,加强与银川市共享共建,推动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加强健康宁东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立智慧医疗服务体系,创新布局专科医院门诊,配强医疗基础设施,创建紧密型医共体。完善公共文化设施,推进以“科创宁东”为重点的文旅融合发展,引导投资文化产业新业态,积极打造工业旅游特色品牌。

24.主动融入和服务强首府战略。推进产业协同发展,优化区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配置区域资源,通过合作共建、飞地经济等多种模式,推动区域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高质量发展。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银川至宁东快速通道,改造拓宽东任路等道路,畅通“瓶颈路”。积极推进银川至宁东高铁建设,高效运行银川(灵武)至宁东城际公交,打造银川至宁东“半小时生活圈”。推进科技创新合作,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共建联合实验室或新型研发机构,共同承担科技项目,共享科技成果,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智慧政务”服务体系融合发展,推进银川市高效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宁东下沉,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实现共融共享、协同发展。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建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应急、环境信息共享等联动机制,加强绿化美化和生态修复,推进废物资源化利用。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建立自治区支持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机制,完善与各市、县(区)共商共建共创共享合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落实落地,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研究制定工作清单和责任清单,明确推进落实的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各项建设发展任务、改革创新举措有效实施。自治区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指导,完善具体政策措施,形成整体合力。

(二)强化政策扶持。用足用好现有政策,支持出台推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增强各类政策统筹协调力度,修订不适应发展要求、调整完善效果不佳的政策措施,提升政策精准性和协同性。健全和完善有利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的财税体制,形成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资金支持力度。支持银川海关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设立海关派驻机构,助力企业拓展外贸业务、扩大出口规模。

(三)强化要素保障。强化水资源保障供应,开展区域水资源论证,推进用水权收储试点和跨区域、跨行业水权市场化交易,超出用水权管控指标的新增项目,用水通过市场化水权交易、自治区统筹预留指标等途径统筹解决。强化土地资源管理和保障供应,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负责核心区范围内的国土空间专项规划、详细规划等工作,依法办理土地预审(选址)、报批供应、建设用地规划许可、不动产登记审批等行政事项。强化能源资源要素保障,全面落实国家及自治区原料用能和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要求,积极争取将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能耗单列范围,做好重大项目建设用能保障。重大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原则上先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减排项目形成的削减量中划拨,不足部分在全区范围内调剂解决。强化电力资源保障供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支持企业全电量参与直接交易。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投融资支持力度,依法依规设立分支机构。

(四)强化督查考核。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单位)加强对本行动计划的跟踪问效、督促检查、考核评价,推动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健全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注重从项目建设、企业、基层一线培养锻炼干部,营造共同推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二次创业和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强督促检查与审计监督,严格落实各相关部门、各企业工作责任,确保各项政策全面落实。重大事项及时向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报告。



特别声明:碳中和资讯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碳中和资讯网的内容为碳中和资讯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欢迎投稿:13570744358@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