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资讯网
当前位置:

国家政策​

北京       天津     上海

浙江      江苏     福建

广东      江西     海南

广西      云南     贵州

湖南      湖北     安徽

河南      河北     山东

四川      重庆     山西  

辽宁      吉林

内蒙古   黑龙江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西藏

港澳台   海外

双碳政策
集聚绿色产业 引导产业转型 发展绿色能源 完善绿色金融 | 滨海新区擘画全链条绿色产业发展蓝图
来源: | 作者:小希 | 发布时间: 2023-07-21 | 337 次浏览 | 分享到:

探索开展海上漂浮式光伏项目,打造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示范园区,创建全国海水淡化示范城市……据了解,为进一步推进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落实落细,近日正式出炉的《滨海新区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试验区建设工程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提出,滨海新区将积极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创建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绘制“绿色产业发展蓝图”。

形成绿色发展布局 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

根据《行动方案》,滨海新区将开展风电、光伏、氢能、液化天然气冷能、海水淡化综合利用,探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商业化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扩大绿电市场交易规模。据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区在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中将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开发边界管控要求,形成新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并完成报批,形成绿色发展布局。同时,新区将加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实施和落地应用,强化减污降碳对产业发展引领作用,立足各开发区产业优势打造世界级产业聚集区,推进重点产业向重点园区聚集、重点园区向特色产业聚焦,打造氢能产业园、海水淡化示范基地、中塘工业园、大港石化产业园等一批有主题、有灵魂的产业园区,鼓励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区域和园区创建国家级碳达峰试点。

打造绿色主题园区的目的不仅要集聚产业,还要引导产业转型,推进绿色制造。《行动方案》明确,新区将构建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高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新区将鼓励对标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或国际先进水平,推动电力、热力、石化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实施能效“领跑者”行动,推动南港全国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建设。同时,新区还将推进既有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循环化改造,市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100%完成改造;研发、示范、推广一批低碳零碳负碳工艺装备产品,建成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此外,新区将完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建设“一南一北”循环经济产业园,支持发展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维修再制造,开展汽车发动机变速箱保税再制造试点。

优化用能结构 鼓励企业参与绿色金融业务

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新区还将在优化用能结构上下功夫,重点发展绿色能源。《行动方案》提出,新区将扩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进“盐光互补”“渔光互补”项目,探索开展海上漂浮式光伏项目,支持利用近海滩涂区、围而未填海域及符合条件海域开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积极探索风电项目,规划储能项目,加快工业绿色微电网建设;打造北方地区重要液化天然气接收区,创建北方地区领先的液化天然气冷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打造南港、南疆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示范园区,打造北方氢能应用先行区、京津冀氢能供给集散枢纽、燃料电池集成创新基地;推动南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项目,创建全国海水淡化示范城市,推动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试点示范,探索产业集群及商业化发展模式。

同时,新区还将创新服务产品,大力推动绿色金融业务。根据《行动方案》,新区将依托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探索建立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鼓励引导企业参与绿电交易、扩大市场交易规模。新区将探索以股权穿透模式支持企业自发自用为主的新能源发电直供重点项目,支持依托国家电网在中新天津生态城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绿色电力发展促进中心,探索建设绿色低碳项目库,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碳金融服务和创新产品,引导金融机构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鼓励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融资担保等企业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业务。

“预计到2025年,滨海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将达到4300亿元,2027年将达到5000亿元以上;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2025年累计达到120家,2027年累计达到150家;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2025年力争达到700万千瓦,2027年力争达到800万千瓦。”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特别声明:碳中和资讯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碳中和资讯网的内容为碳中和资讯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欢迎投稿:13570744358@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