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抱歉,因本次成都圆桌会议与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议时间同步,且此次人大常委会议有较多表决项,故无法前往成都。现将我个人关于碳减排的一些想法与大家进行书面交流:
一、碳减排是水泥人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水泥工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产业,属于能源、资源密集型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较高,是碳排放大户。特别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水泥工业把一座座矿山变成了美丽的城市、宽敞的道路的同时,作为矿石原料和煤炭燃料副产品的二氧化碳也不可避免地被排放出来,引发全球变暖等问题。我国是负责任的大国,承担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并正在建立健全相关碳减排机制。近年来,水泥工业高质量发展“质效并举”,是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模范生”,面对新时期新阶段的碳减排历史使命,我认为“模范生”还是要继续一马当先,勇挑历史使命,牢固树立绿色低碳理念,像抓安全生产、节能环保一样将其纳入我们的工作职责,把碳减排作为水泥行业发展的又一条生命线来对待,即便它可能需要一两代人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但也必须义无反顾地坚持下去,把水泥这个伟大的事业推向“全面绿色转型”的灿烂明天。
二、行业需要探寻科学合理的碳减排实现路径
水泥是基础设施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找到一条成本低、效率高、易推广的水泥碳减排路径才是必由之路,也是当务之急。
目前,水泥工业的碳减排有三个渠道:一是技术性减排,即通过改善工艺、加强生产管理、使用替代燃料、余热发电、提高熟料质量以及产品合格率等手段进行碳减排;二是相对减排,即通过建立国家碳交易体系等金融创新手段,将水泥企业间的纵向比较拓宽为产业间的横向比较,将行业内部的减排竞争转移到产业间的减排博弈;三是市场与产业政策结合减排,即通过错峰停窑、淘汰落后压减过剩产能等手段进行碳减排。
这三条路径都是可取且行之有效的,但我认为未来能够走得最远的,碳减排效果最彻底的还是技术性减排路径。近年来,不少水泥企业都在探索这条路径。例如,海螺水泥建设了世界首条万吨级以上水泥窑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纯化项目,年产5万吨纯度为99.9%以上的工业级和纯度为99.99%以上的食品级二氧化碳,碳捕集效率非常高,但因二氧化碳应用技术与成本等问题,大规模商业化运转还有一定难度,而且目前全行业也没有找到最合适、最科学的碳减排路径。因此,这就需要全体水泥人参与进来,集智聚力,共同探索,为行业的整体利益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应尽之力。
三、希望水泥企业积极投身碳达峰、碳中和事业
实施碳减排既是重大政策落地,也是一次关键的行业转型,每一次重大政策推出就会蕴含着很多政策红利,每一次重大转型背后就会包含着无数商业机遇。碳减排不仅仅是一项伟大崇高的使命,而且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业绩可持续增长的阳光大道。希望各水泥企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极进取,在践行碳减排使命的同时,变“环保压力”为“绿色动力”,抓住新一轮碳减排政策红利,顺势而上,在转型发展上取得新突破,将企业自身和国家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更高意义的互利双赢,帮助水泥行业实现更高质量的永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