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资讯网
当前位置:

国家政策​

北京       天津     上海

浙江      江苏     福建

广东      江西     海南

广西      云南     贵州

湖南      湖北     安徽

河南      河北     山东

四川      重庆     山西  

辽宁      吉林

内蒙古   黑龙江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西藏

港澳台   海外

双碳政策
河南:到2025年建立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
来源: | 作者:小希 | 发布时间: 2022-03-03 | 823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北京228日讯(记者 刘芃) 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费量占全国总体消费量65%左右,工业是节能降碳的主要领域之一。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必然选择。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今日表示,“双碳”目标的实现,既是重大挑战,也是重大机遇,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必将给工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空间、新的创新动力和新的发展机遇。

 

  工业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领域,对于如何处理好发展与减排、整体与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稳妥有序推进工业绿色低碳转型,工信部将从四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顶层政策设计。落实好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积极开展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出台工业领域及重点行业碳达峰行动方案,以钢铁、建材、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为重点,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实际,分门别类、分业施策,制定一系列专项政策,稳妥、科学、有序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

大河网讯(记者 何心悦/文 张谷臻/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经济强省和生态强省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日前,经河南省政府同意,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河南省“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为保障全省资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指明方向。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降低15%1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80%,废钢利用量达到1200万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495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45万吨、380万吨、70万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

 

  推进工业绿色升级是《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其中包括:推行重点产品绿色设计。落实产品绿色设计政策机制,增加绿色产品有效供给,推广绿色设计案例。

 

  推进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严格实施分类管控。加快推进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

 

  持续培育绿色产业。支持郑州市、洛阳市、新乡市、许昌市打造节能环保装备优势产业集群。鼓励平顶山市、南阳市、商丘市、鹤壁市、信阳市等地培育节能环保特色装备生产基地。

 

  强化重点行业清洁生产。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提升行动,推动钢铁、焦化、建材、有色、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一行一策”制定清洁生产改造提升计划。

 

  推进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因地制宜创新大宗固废综合利用模式,创新协同利用机制,推动区域大宗固废协同处置利用。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

 

  推进开发区绿色化发展。强化不同行业间和上下游企业间原料产品互供、能源资源协同利用,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

  二是有序推进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注重先立后破,深化重点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构建有利于碳减排的产业结构。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行业产能置换政策,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特别是要严格控制钢铁等重点行业用能规模。

 

  三是实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发布绿色低碳升级改造导向目录,引导做好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升级改造,推进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数字化转型。抓好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实施方案落实,强化节能专项监察和节能诊断服务。加快培育绿色数据中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造重点行业碳达峰公共服务平台。

 

  四是打造绿色低碳产品供给体系。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持续强化产品绿色设计,打造一批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加大光伏、风机、节能电机等装备供给,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修订完善汽车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双积分管理制度。新能源汽车要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大力发展绿色智能船舶,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通过强化绿色低碳产品供给,助力能源、交通、城乡建设等领域碳达峰。


特别声明:碳中和资讯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碳中和资讯网的内容为碳中和资讯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欢迎投稿:13570744358@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