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贵州省“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指出,“十三五”以来,我省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有力推动了城镇化快速发展。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3.15%,比2015年提高了10.19个百分点。
《规划》强调,“十四五”期间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四新”总体要求和“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城市群为主体推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大力提升城镇品质,全力做强城镇经济,着力提高城镇治理水平,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增强城镇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提供强劲动力。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左右,与全国城镇化水平差距缩小到5个百分点以内,城镇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城镇功能加快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显著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城镇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城区新增常住人口突破“3个100万”,省会贵阳、市(州)中心城市、县城分别新增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贵阳建成特大城市。黔中城市群常住人口达到1950万左右,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遵义都市圈常住人口分别达到1090万左右、510万左右,一体化取得明显进展。二是城镇经济显著提升。建成5个千亿级、10个五百亿级、40个百亿级开发区。每年引进优强企业1000户以上,力争市场主体达到700万户。新建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创新平台100家。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00万人以上。打造100个以上城市商圈和100条夜间经济街区。城镇化投资累计达到3.5万亿元左右,城镇人均年消费达到2.5万元以上。三是城镇品质显著提升。三年内完成已列入计划的41万户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背街小巷改造;五年内全面完成70万户以上老旧小区改造和剩余的20万户棚户区(城中村)改造。五年累计完成城市管网建设改造12500公里。城市建成区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城镇水源供水能力达到77亿立方米以上。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取得实质性进展,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未落户常住人口,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1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岁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以上,城市(县城)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7%以上、95%以上,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95%以上。四是城镇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市智慧化改造、社区网格化管理、文明卫生城镇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城市创建覆盖率均达到100%,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4人以内。建设500个以上示范智慧社区、10000个智慧安防小区。五是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三次产业深度融合,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0%。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左右、12%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到3以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基本形成,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我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6项重点任务:一是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都市圈建设带动城市群发展,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提升毕节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能力,做优做特其他区域性中心城市,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积极培育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二是强化城镇产业支撑,全力做强城镇经济。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激发城镇创新创业活力,扩大城镇投资和消费。三是强力推进城市更新,加快提升城镇品质。深入推进城镇“四改”,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安全灵敏的韧性城市、运行高效的智慧城市、清洁低碳的绿色城市、魅力彰显的人文城市。四是加强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提高城镇治理水平。强化城镇空间治理,夯实社会治理基础,提升行政管理效能。五是提高市民化质量,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全面融入城市。积极推进农业人口向城市转移,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强化农业转移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能力。六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推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公共服务设施普惠共享、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规划》提出了相关保障措施,明确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划体系,强化政策协同,强化监测评估,凝聚实施合力。
特别声明:碳中和资讯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碳中和资讯网的内容为碳中和资讯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欢迎投稿:13570744358@139.com
零碳咨询罗生:13802768887 商务合作詹小姐:13802768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