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发展改革委:
为贯彻落实国家、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持续推进我省既有园区循环化改造,提升园区绿色化发展水平,我委制定了《四川省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方案》,现予以印发,请你们认真抓好落实。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6月18日
四川省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方案
按照国家、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及《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为持续推进我省既有园区循环化改造,着力提升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促进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推进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废物和碳排放、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目标,积极推动园区空间布局集约化、产业发展绿色化、产业链接循环化、污染治理专业化、基础设施集中化、运行管理规范化,将园区改造成为经济快速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生态良性循环的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园区贡献。
(二)基本原则
1.源头减量、优化资源。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原则,突出减量优先,从源头上减少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能源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严格节能、环保、安全、质量等标准,严把新上项目准入关,强化污染物和碳排放总量控制,使园区内的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发展速度与环境容量相适应。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根据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力等状况,突出地方特色,切实发挥循环化改造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作用。科学确定循环化改造工作重点,加强对关键性项目的重点设计,针对园区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阶段性的改造方向、重点和目标。
3.创新技术、强化管理。把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作为园区循环化改造的重要支撑,推进产业循环链接的关键技术突破,实现资源由低值利用向高值利用转变,由难循环向易循环转变。同时要创新机制,强化管理,提高循环经济发展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关键技术、信息的共享。
4.重点突出、示范引领。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以企业作为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实施主体,以重点企业的循环化改造建设为节点,提高资源的产出率,提升再生利用产品附加值。全面推广宣传循环化改造的典型企业和园区,促进循环化改造形成较大规模。
(三)工作目标
通过循环化改造,实现园区主要资源产出率、土地产出率大幅上升,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率、能源综合利用率、水循环利用率、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明显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降低,基本实现废水、废渣“零排放”。到2025年,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以四川省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的园区为依据〕。
二、重点任务
(一)空间布局集约化
园区要立足区位条件、资源禀赋、能源结构和产业基础,结合比较优势、物质流和产业关联性,按照“项目集中、用地集约、要素集结”的思路,完善功能分区,发挥要素集聚效益。推动园区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土地投资强度、人均用地指标的管控和综合效益等方面,加强“亩均论英雄”园区评价。
(二)产业发展绿色化
园区要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强化节能减排降碳工作,实施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积极开展资源综合循环利用,加强节约用水管理,推进园区雨水收集利用、中水回用和再生水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大园区清洁生产审核力度,利用无害或低害的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促进污染排放源头减量。积极参与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全国碳排放权交易。
(三)产业链接循环化
围绕园区产业特点,按照“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原则,制定入园企业、项目的准入标准和招商引资指导目录,引进和建设一批与园区主导产业相符的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鼓励园区内企业间、产业间以及园区间开展废物交换利用,嵌入式引进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实现园区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闭路循环、物尽其用,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促进危险废弃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实现物质利用效益最大化。
(四)污染治理专业化
结合园区主要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推动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培育或引进专业化节能环保服务公司,实行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创新环境服务模式,强化园区环境综合管理,积极推进污水、废气集中处理设施及垃圾处理、碳捕捉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的专业化、社会化,构建园区、企业和产品等不同层次的环境治理和管理体系,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水平,有条件的园区争取做到“零排放”。
(五)基础设施集中化
进一步优化园区基础设施布局与配置。对园区内供水、供电、供热、供冷、照明、通讯、运输、建筑、环保等基础设施进行绿色化改造,逐步实现热、电、冷、水四联供。鼓励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多元化,促进各类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和集成优化,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着力提高基础设施运行效率。推动能源梯级利用,推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降低煤炭消费总量,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加强园区生态景观建设。
(六)运行管理规范化
加快推进园区废物交换平台、循环经济信息和服务平台、循环经济科技研发平台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园区组建重点领域循环经济产业联盟,积极开展东西部技术合作与交流。完善园区循环经济统计体系,建立完善重点企业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和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系统,探索编制园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创新园区环境管理模式,完善园区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加强监测监管能力建设,强化对园区内企业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执法监管。开展园区循环经济宣传、教育和培训。
三、推进步骤
(一)制定推进计划
各市(州)发展改革委要以四川省纳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的园区为重点,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推进计划,提出本地区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等,明确实施循环化改造的园区名单、主要改造内容和时间节点。原则上,各市(州)所辖所有国家级园区及75%以上的省级园区均要纳入循环化改造推进计划;确实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园区,需作出说明。各市(州)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计划于2021年7月15日前报送省发展改革委。
(二)编制实施方案
列入各市(州)循环化改造推进计划的园区,园区管委会要按照批准的主导产业和功能定位,结合《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指南》,编制实施方案。实施方案要围绕产业园区物质流分析,明确循环化改造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拟建设的重点支撑项目,分年度说明建设安排及投资计划,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各市(州)发展改革委要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相关专家对园区编制方案进行审查批复,督促园区按照批复意见组织实施。
(三)做好示范试点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相关部门在各市(州)报送的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计划名单中,选择一批产业基础好、特色鲜明、改造潜力大、示范价值高的园区开展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典型模式,并视情况在资金安排、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支持。
(四)开展考核验收
循环化改造实施期内(一般为三年,不超过五年),园区循环化改造目标任务达到实施方案预期目标90%以上、重点项目建设进度达到实施方案设定目标的,由园区管委会提出考核验收申请。各市(州)发展改革委依据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组织对园区进行考核验收,通过验收的报省发展改革委备案。省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国家级和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的考核验收,同时将抽选部分市(州)自行组织循环化改造的园区组织评估验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要高度重视,把园区循环化改造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抓手,统筹规划,全面推进。各市(州)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高效有力的沟通协调机制和推进机制,按照《四川省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计划表(2021—2025年)》(附件2)确定的园区循环化改造任务,督促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有序开展。各园区管委会是循环化改造的第一责任主体,要结合园区自身实际,按照园区循环化改造的主要任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推动实施循环化改造。
(二)创新改造模式
培育和扶持一批循环经济专业化服务机构,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作用,推动改造模式创新。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市场化方式,为园区和企业提供废物管理外包式、“嵌入式”服务,与园区和企业生产流程有效对接。推动园区技术创新、管理模式和运营模式创新,促进企业内部“小循环”、园区“中循环”与社会“大循环”的有机衔接,发挥循环经济整体效益。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依托四川省绿色发展专家库,组织开展实施方案编制培训,对园区循环化改造提供技术服务指导。
(三)完善支持政策
加大对园区循环化改造的财政支持力度,对列入园区循环化改造清单的关键延链补链项目和公共服务项目,优先推荐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对列入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的园区,安排省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予以支持。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园区循环化改造重点项目的绿色贷款、信用贷款等多元化信贷支持。各地安排的节能减排资金要重点向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倾斜,推进循环经济关键技术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有条件的市(州)要安排引导资金,支持本地区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
(四)强化总结推广
各市(州)要定期调度实施循环化改造的园区工作进展情况,帮助协调解决改造中的困难和问题。要结合对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的评审验收等,总结凝练先进模式并进行宣传推广,对成效特别突出的,及时向省级有关部门报送。每年要将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进展情况及意见建议形成报告,于次年1月31日前一式2份报送至省发展改革委。
附件:1.《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四川部分)
2.四川省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计划表(2021—2025年)
3.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附件1
《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2018年版、四川部分)
序号 | 市(州) | 园区名称 | 主导产业 | 园区 级别 | 实施改造时间 | 试点 级别 | 备注 |
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共8家) | |||||||
1 | 成都市 |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 | 汽车、工程机械、食品饮料 | 国家级 | 2019 | 市级 | |
2 | 德阳市 | 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 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 | 国家级 | 2016 | 国家级 | |
3 | 绵阳市 | 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 电子信息、化工环保、生物医药 | 国家级 | 2018 | 省级 | |
4 | 广元市 | 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 | 电子机械、食品饮料、有色金属 | 国家级 | 2017 | 国家级 | |
5 | 遂宁市 | 遂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 电子信息、食品、纺织、机械 | 国家级 | 2019 | 省级 | |
6 | 内江市 | 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 机械汽配、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 国家级 | 2019 | 省级 | |
7 | 宜宾市 | 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 食品饮料、装备制造、新材料 | 国家级 | |||
8 | 广安市 | 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 电子机械、建材、医药 | 国家级 | 2012 | 国家级 | |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8家) | |||||||
9 | 成都市 |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信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 | 国家级 | 2019 | 市级 | |
10 | 自贡市 | 自贡高新技术开发区 | 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 | 国家级 | 2018 | 省级 | |
11 | 攀枝花市 | 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钒钛钢铁、化工、有色金属加工 | 国家级 | 2020 | 省级 | |
12 | 泸州市 | 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医药 | 国家级 | 2016 | 国家级 | |
13 | 德阳市 | 德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通用航空、医药、食品 | 国家级 | 2020 | 省级 | |
14 | 绵阳市 | 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 | 国家级 | 2019 | 省级 | |
15 | 内江市 | 内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医药、装备制造、新材料 | 国家级 | |||
16 | 乐山市 | 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 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 | 国家级 | |||
国家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共2家) | |||||||
17 | 成都市 |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及双流园区 | 信息技术、装备制造 | 国家级 | |||
18 | 绵阳市 | 绵阳综合保税区(原名:四川绵阳出口加工区) | 电子元器件 | 国家级 | |||
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共116家) | |||||||
19 | 成都市 | 成都锦江工业园区 | 食品、印刷、医药 | 省级 | |||
20 | 成都市 | 成都青羊工业集中发展区 | 航空航天器、饮料、金属制品 | 省级 | |||
21 | 成都市 | 成都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医药、饮料、食品、电子设备 | 省级 | |||
22 | 成都市 | 成都武侯工业园区 | 电子信息、医药、机电 | 省级 | |||
23 | 成都市 | 成都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 | 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 | 省级 | |||
24 | 成都市 | 成都青白江经济开发区 | 装备制造、建材 | 省级 | |||
25 | 成都市 | 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原名:成都新都工业园区) | 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生物医药 | 省级 | 2019 | 市级/ 省级 | |
26 | 成都市 | 成都温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原名:成都台商投资工业园区) | 生物医药、食品饮料、电子信息 | 省级 | 2019 | 市级 | |
27 | 成都市 | 四川双流经济开发区 | 电子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 | 省级 | |||
28 | 成都市 | 成都现代工业港 | 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 | 省级 | |||
29 | 成都市 | 成都—阿坝工业园区 | 节能环保、食品、医药 | 省级 | 2019 | 市级 | |
30 | 成都市 | 四川金堂工业园区 | 节能环保、电力、食品 | 省级 | 2019 | 市级 | |
31 | 成都市 | 四川大邑经济开发区 | 轻工、机械、食品饮料 | 省级 | 2019/ 2020 | 市级/ 省级 | |
32 | 成都市 | 四川蒲江经济开发区 | 食品、医药、印刷、包装 | 省级 | |||
33 | 成都市 | 四川新津工业园区 | 轨道交通设备、食品、新材料 | 省级 | 2019 | 市级 | |
34 | 成都市 | 四川都江堰经济开发区 | 机械、医药、食品 | 省级 | 2019/ 2020 | 市级/ 省级 | |
35 | 成都市 | 四川彭州工业园区 | 医药、家纺、服装 | 省级 | |||
36 | 成都市 | 四川邛崃经济开发区 | 食品饮料、医药 | 省级 | |||
37 | 成都市 | 四川崇州经济开发区 | 电子信息、建材、家具 | 省级 | 2019 | 市级 | |
38 | 成都市 | 四川简阳经济开发区 | 机械、农副食品、橡胶化工 | 省级 | |||
39 | 自贡市 | 四川自贡航空产业园 | 通用航空、装备制造、航空新材料 | 省级 | |||
40 | 自贡市 | 四川荣县经济开发区 | 农副产品加工 | 省级 | |||
41 | 自贡市 | 四川富顺晨光经济开发区 | 化工、新材料、汽车零部件 | 省级 | |||
42 | 攀枝花市 | 四川攀枝花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金属冶炼加工、石化、核燃料 | 省级 | |||
43 | 攀枝花市 | 四川攀枝花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 | 煤化工、电力、机械、建材 | 省级 | |||
44 | 泸州市 | 四川泸州白酒产业园区 | 酿酒、印刷、包装 | 省级 | |||
45 | 泸州市 | 四川泸州纳溪经济开发区 | 化学制品、酿酒、饮料、非金属矿物制品 | 省级 | |||
46 | 泸州市 | 四川泸县经济开发区 | 酿酒、精细化工、新材料 | 省级 | |||
47 | 泸州市 | 四川合江临港工业园区 | 化工、酿酒、茶、农副食品 | 省级 | |||
48 | 泸州市 | 四川叙永资源综合利用经济园区 | 非金属矿物制品、竹木制品、农副食品 | 省级 | |||
49 | 泸州市 | 四川古蔺经济开发区 | 酿酒 | 省级 | |||
50 | 德阳市 | 四川中江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新材料、电子信息、医药 | 省级 | |||
51 | 德阳市 | 四川罗江经济开发区 | 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 | 省级 | 2020 | 省级 | |
52 | 德阳市 | 四川什邡经济开发区 | 食品、化工、金属制品 | 省级 | 2018 | 省级 | |
53 | 德阳市 | 绵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原名:四川绵竹经济开发区) | 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材料 | 省级 | 2019 | 省级 | |
54 | 德阳市 | 德阳—阿坝生态经济产业园区 | 新材料、能源、磷化工 | 省级 | |||
55 | 绵阳市 | 四川绵阳工业园区 | 电子信息、装备制造 | 省级 | |||
56 | 绵阳市 | 游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节能环保、新材料、通信 | 省级 | 2020 | 省级 | |
57 | 绵阳市 | 四川安县工业园区(原名:四川绵阳安州工业园区) | 精细化工、医药、汽车及零部件 | 省级 | 2020 | 省级 | |
58 | 绵阳市 | 四川三台工业园区 | 服装、能源化工、食品 | 省级 | 2019 | 省级 | |
59 | 绵阳市 | 四川盐亭经济开发区 | 医药、建材、机电 | 省级 | 2019 | 省级 | |
60 | 绵阳市 | 四川梓潼经济开发区 | 食品、轻纺、机械 | 省级 | 2020 | 省级 | |
61 | 绵阳市 | 四川北川经济开发区 | 电子、新材料、食品 | 省级 | |||
62 | 绵阳市 | 四川江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装备制造、电子、新材料 | 省级 | 2020 | 省级 | |
63 | 广元市 | 四川广元昭化经济开发区 | 食品饮料、建材、电子 | 省级 | |||
64 | 广元市 | 四川广元朝天经济开发区 | 建材、农产品加工 | 省级 | 2020 | 省级 | |
65 | 广元市 | 四川旺苍经济开发区 | 煤资源综合利用、生物资源综合利用、机械 | 省级 | 2018 | 省级 | |
66 | 广元市 | 四川青川经济开发区 | 矿产品加工、节能环保、新材料 | 省级 | |||
67 | 广元市 | 四川剑阁经济开发区 | 新能源、新材料、食品、建材 | 省级 | 2020 | 省级 | |
68 | 广元市 | 四川苍溪经济开发区 | 农副产品加工、天然气加工、电子 | 省级 | 2018 | 省级 | |
69 | 遂宁市 | 遂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原名:四川遂宁安居经济开发区) | 现代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 | 省级 | |||
70 | 遂宁市 | 四川蓬溪经济开发区 | 家具、服装、食品饮料 | 省级 | |||
71 | 遂宁市 | 四川射洪经济开发区 | 新材料、机电、精细化工 | 省级 | |||
72 | 遂宁市 | 四川大英经济开发区 | 石化、纺织、机电 | 省级 | |||
73 | 内江市 | 四川内江东兴经济开发区 | 资源综合利用、精细化工、食品 | 省级 | |||
74 | 内江市 | 四川威远经济开发区 | 钒钛钢铁、节能环保、新材料 | 省级 | |||
75 | 内江市 | 四川资中经济开发区 | 食品、农副产品加工、机械 | 省级 | 2019 | 省级 | |
76 | 南充市 | 四川南充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原名:四川南充潆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 | 省级 | |||
77 | 南充市 | 四川南充航空港经济开发区 | 电子、服装、建材 | 省级 | |||
78 | 南充市 | 四川南充经济开发区 | 石化、生物新能源、化工 | 省级 | 2018 | 省级 | |
79 | 南充市 | 四川南部经济开发区 | 机械、建材、食品、医药 | 省级 | |||
80 | 南充市 | 四川营山经济开发区 | 机械、农产品加工、建材 | 省级 | |||
81 | 南充市 | 四川蓬安工业园区 | 机械、农产品加工、电子 | 省级 | 2018 | 省级 | |
82 | 南充市 | 四川仪陇经济开发区 | 农副产品加工、鞋帽、电子 | 省级 | |||
83 | 南充市 | 四川西充经济开发区 | 机械、生物科技、农产品加工 | 省级 | |||
84 | 南充市 | 四川阆中经济开发区 | 食品、新材料、新能源 | 省级 | 2019 | 省级 | |
85 | 乐山市 | 四川乐山沙湾经济开发区 | 不锈钢、钒钛钢、机械 | 省级 | |||
86 | 乐山市 | 四川犍为经济开发区 | 建材、竹浆纸、机械 | 省级 | |||
87 | 乐山市 | 四川井研经济开发区 | 农副食品、纺织 | 省级 | |||
88 | 乐山市 | 四川夹江经济开发区 | 陶瓷、新材料 | 省级 | |||
89 | 乐山市 | 四川峨眉山经济开发区 | 建材、食品饮料、机械 | 省级 | |||
90 | 宜宾市 | 四川宜宾南溪经济开发区 | 食品饮料、轻工、医药 | 省级 | |||
91 | 宜宾市 | 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原名:四川宜宾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 | 省级 | |||
92 | 宜宾市 | 四川江安经济开发区 | 化工、竹木制品、食品 | 省级 | |||
93 | 宜宾市 | 四川长宁经济开发区 | 农产品加工、新材料 | 省级 | |||
94 | 宜宾市 | 四川高县经济开发区 | 农副产品加工、能源、医药 | 省级 | |||
95 | 宜宾市 | 四川珙县经济开发区 | 能源、建材、化工 | 省级 | |||
96 | 宜宾市 | 四川筠连经济开发区 | 煤炭、建材、农产品加工 | 省级 | |||
97 | 宜宾市 | 四川兴文经济开发区 | 食品、环保 | 省级 | |||
98 | 宜宾市 | 四川屏山经济开发区 | 轻纺、农副产品加工、化工 | 省级 | |||
99 | 广安市 | 四川广安临港经济开发区 | 电力、农副食品、包装 | 省级 | |||
100 | 广安市 | 四川岳池经济开发区 | 农副食品、医药、机械 | 省级 | |||
101 | 广安市 | 四川武胜经济开发区 | 金属制品、农副产品加工、医药 | 省级 | |||
102 | 广安市 | 广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原名:四川邻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 | 省级 | |||
103 | 广安市 | 四川华蓥山经济开发区 | 电子信息、机械、建材 | 省级 | |||
104 | 达州市 | 四川达州通川经济开发区 | 金属冶炼加工、食品、建材 | 省级 | |||
105 | 达州市 | 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原名:四川达州经济开发区) | 能源、化工、机械 | 省级 | 2014 | 国家级 | |
106 | 达州市 | 四川达州普光经济开发区 | 天然气化工、建材、新材料 | 省级 | |||
107 | 达州市 | 四川开江经济开发区 | 五金、农副产品加工、电子 | 省级 | |||
108 | 达州市 | 四川大竹经济开发区 | 建材、能源、电子 | 省级 | |||
109 | 达州市 | 四川渠县经济开发区 | 农产品加工、电子、汽摩配件 | 省级 | |||
110 | 巴中市 | 巴中经济开发区 | 机械、电子、服装 | 省级 | 2019 | 省级 | |
111 | 巴中市 | 四川平昌经济开发区 | 机械、食品饮料、能源 | 省级 | |||
112 | 雅安市 | 四川雅安经济开发区 | 新材料、机械 | 省级 | 2018 | 省级 | |
113 | 雅安市 | 成都—雅安工业园区 | 机械 | 省级 | |||
114 | 雅安市 | 四川荥经经济开发区 | 合金、建材、宝石加工 | 省级 | |||
115 | 雅安市 | 四川汉源工业园区 | 有色金属冶炼、化工、食品 | 省级 | 2020 | 省级 | |
116 | 雅安市 | 四川石棉工业园区 | 冶金、磷化工、新材料 | 省级 | 2020 | 省级 | |
117 | 雅安市 | 四川天全经济开发区 | 电冶、建材、新材料 | 省级 | |||
118 | 雅安市 | 四川芦山经济开发区 | 纺织、根雕产品、新材料 | 省级 | |||
119 | 雅安市 | 四川宝兴汉白玉特色产业园区 | 石材、电力 | 省级 | |||
120 | 眉山市 | 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原名:四川眉山经济开发区) | 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 | 省级 | |||
121 | 眉山市 | 甘孜—眉山工业园区 | 有色金属、新能源、新材料 | 省级 | |||
122 | 眉山市 | 四川彭山经济开发区 | 精细化工、新材料、装备制造 | 省级 | |||
123 | 眉山市 | 四川仁寿经济开发区 | 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建材 | 省级 | |||
124 | 眉山市 | 四川洪雅经济开发区 | 食品、机械、电子 | 省级 | |||
125 | 眉山市 | 四川丹棱经济开发区 | 机械、建材、新材料 | 省级 | |||
126 | 眉山市 | 四川青神经济开发区 | 机械、日用化工 | 省级 | |||
127 | 资阳市 | 四川资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 汽车、食品饮料、电子 | 省级 | |||
128 | 资阳市 | 四川安岳经济开发区 | 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建材 | 省级 | |||
129 | 资阳市 | 四川乐至经济开发区 | 食品、纺织、汽车及零部件 | 省级 | |||
130 | 阿坝州 | 四川阿坝工业园区 | 铝冶炼、化学原料、非金属矿物制品 | 省级 | |||
131 | 凉山州 | 四川西昌钒钛产业园区 | 钒钛钢铁、新材料、装备制造 | 省级 | |||
132 | 凉山州 | 四川德昌特色产业园区 | 装备制造、稀土、钒钛 | 省级 | |||
133 | 凉山州 | 四川会理有色产业经济开发区 | 有色金属 | 省级 | |||
134 | 凉山州 | 四川冕宁稀土经济开发区 | 稀土、建材 | 省级 |
附件2
四川省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进计划表(2021—2025年)
市(州) | 《国家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 (2018年版、四川部分) 园区(家) | 已组织实施 | 未组织实施 | 2021—2025年计划实施 循环化改造的园区 (家) | |||||||||
合计 | 其中: 国家级 |
省级 | 合计 | 其中: 国家级 |
省级 | 合计 | 其中: 国家级 |
省级 | 合计 | 其中: 国家级 |
省级 | ||
1 | 全省 | 134 | 18 | 116 | 43 | 13 | 30 | 91 | 5 | 86 | 74 | 5 | 69 |
2 | 成都市 | 23 | 3 | 20 | 10 | 2 | 8 | 13 | 1 | 12 | 10 | 1 | 9 |
3 | 自贡市 | 4 | 1 | 3 | 1 | 1 | 3 | 3 | 2 | 2 | |||
4 | 攀枝花市 | 3 | 1 | 2 | 1 | 1 | 2 | 2 | 2 | 2 | |||
5 | 泸州市 | 7 | 1 | 6 | 1 | 1 | 6 | 6 | 5 | 5 | |||
6 | 德阳市 | 7 | 2 | 5 | 5 | 2 | 3 | 2 | 2 | 2 | 2 | ||
7 | 绵阳市 | 11 | 3 | 8 | 8 | 2 | 6 | 3 | 1 | 2 | 3 | 1 | 2 |
8 | 广元市 | 7 | 1 | 6 | 5 | 1 | 4 | 2 | 2 | 2 | 2 | ||
9 | 遂宁市 | 5 | 1 | 4 | 1 | 1 | 4 | 4 | 3 | 3 | |||
10 | 内江市 | 5 | 2 | 3 | 2 | 1 | 1 | 3 | 1 | 2 | 3 | 1 | 2 |
11 | 南充市 | 9 | 9 | 3 | 3 | 6 | 6 | 5 | 5 | ||||
12 | 乐山市 | 6 | 1 | 5 | 6 | 1 | 5 | 5 | 1 | 4 | |||
13 | 宜宾市 | 10 | 1 | 9 | 10 | 1 | 9 | 8 | 1 | 7 | |||
14 | 广安市 | 6 | 1 | 5 | 1 | 1 | 5 | 5 | 4 | 4 | |||
15 | 达州市 | 6 | 6 | 1 | 1 | 5 | 5 | 4 | 4 | ||||
16 | 巴中市 | 2 | 2 | 1 | 1 | 1 | 1 | 1 | 1 | ||||
17 | 雅安市 | 8 | 8 | 3 | 3 | 5 | 5 | 4 | 4 | ||||
18 | 眉山市 | 7 | 7 | 7 | 7 | 5 | 5 | ||||||
19 | 资阳市 | 3 | 3 | 3 | 3 | 2 | 2 | ||||||
20 | 阿坝州 | 1 | 1 | 1 | 1 | 1 | 1 | ||||||
21 | 凉山州 | 4 | 4 | 4 | 4 | 3 | 3 |
注:
1.请对照《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8年版,四川部分)》梳理园区名称、园区级别。
2.原则上,各市(州)所辖所有国家级园区及75%以上的省级园区均要纳入循环化改造推进计划。
3.确实不具备改造条件的园区,需作出说明。
附件3
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为推动四川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的有序开展,指导各地和园区编制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制定本编制指南。园区在编制实施方案时应与本地区产业发展、资源禀赋、能源结构、环境状况相结合,在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等方面要充分体现本地特色,在主要任务、政策措施等方面要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总体要求
(一)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和“减量化优先”为原则,以推动经济绿色转型为主线,把园区改造为“经济持续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环境优美清洁、生态良性循环”的循环发展示范区,推进园区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
(二)紧密结合当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环境状况,统筹规划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布局,突出构建清晰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具有现实可操作性。
(三)以表格形式细化年度投资计划、具体项目实施期限和达产年限、规模,清晰界定年度实施范围和进度,便于进行年度评价和验收。
(四)清晰列明园区各类污染物、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和处理情况,便于生态环境部门监督检查。
(五)以2020年为实施方案编制的基准年,实施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
二、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园区现状和发展基础
1.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本地区资源禀赋、环境状况简述;
2.园区概况。主要包括园区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占地面积、自然条件、功能区划等内容。要附园区区位图和园区功能区划图。
3.经济发展和产业基础。描述园区经济、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园区主导行业、重点企业及其发展状况(要附相关图表)。
4.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描述园区内人口状况,科、教、文、卫状况,基础设施状况、道路交通状况等。
5.园区与周边区域的产业关联、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共享等情况。
6.资源环境现状。园区主要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水平及其与国内外的比较;资源产出率情况,近三年节能减排降碳目标完成情况;污染源数量和分布;主要污染物特征和产生、排放量;重点污染源排放达标情况;潜在的环境风险和应急方案;园区建址的环境敏感性分析;区域环境质量;区域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环境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环保投入;环境管理等。对一些资源环境指标要用表格形式列出“十三五”末指标完成值及“十四五”前三年指标完成情况预计值。
(二)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及下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1.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进展及成效。
2.园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分析园区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主要挑战。
3.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意义。从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园区综合竞争力提高、资源约束改善、资源产出率提高、环境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优化等方面分析循环化改造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园区的影响和意义。
(三)循环化改造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1.有利条件分析。从产业基础、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人才培养、政策机制、园区管理、周边产业配套等方面分析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有利条件。
2.制约因素分析。从工艺技术水平、清洁生产水平、园区管理体制、企业孵化能力、配套服务能力、能源降碳潜力、生态保护情况等方面分析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制约因素,找出制约园区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
(四)总体思路、原则和目标
1.总体思路。
2.基本原则。
3.主要目标
(1)总体目标:从园区空间布局、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园区改造的总体目标。
(2)主要指标。在开展物质流分析(要有循环化改造前和改造后物质流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设定体现园区循环化改造成效、可量化的指标。指标应包括园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关联度、能源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污染控制和管理、环境质量改善等方面。对我省“十四五”规划纲要中的有关约束性指标要进行科学测算。具体指标体系可参考附表。
(3)目标可达性分析。根据园区发展趋势,结合园区循环化改造中重点支撑项目的引进和保障体系的建设,分析主要目标的可达性。
(五)主要任务
按照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要求,对园区循环化改造进行总体框架设计,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组织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任务,推进循环化改造。要附园区循环化改造总体框架图。
1.空间布局方面。根据物质流和产业关联性,开展园区布局总体设计或进行布局优化,改造园区内的企业、产业和基础设施的空间布局,体现产业集聚和循环链接效应,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要附园区空间优化布局图)。
2.产业绿色化方面。结合本区域的产业和资源的比较优势,考虑园区环境承载力和地方发展需求,以产业低消耗、低污染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围绕提高资源产出率和提高园区综合竞争力,提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主要任务。
3.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方面。围绕实现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有机衔接、物料闭路循环,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以及危险废物的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提出产业链招商、补链招商,以及建设和引进产业链接或延伸的关键项目等方面的主要任务。(要附循环经济产业链总体框架图、具体产业链图、物质循环利用图)
4.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方面。按照循环经济减量化优先的原则,推行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开发能源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开展清洁能源替代改造,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压减煤炭消费,提高可再生能源比例;推动余热余压利用、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水循环利用和甲烷等温室气体回收利用。
5.污染专业治理方面。加强污染集中治理设施建设及升级改造。培育专业化第三方改造和治理公司,实现污染治理的专业化、集中化和产业化。强化园区的环境综合管理,开展企业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构建园区、企业和产品等不同层次的环境治理和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物排放水平。
6.基础设施方面。按照园区各类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集成优化,降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使园区生态环境优美的要求,提出园区内运输、供水、供电、照明、通讯、建筑和环保等基础设施的改造任务。
7.运行管理方面。要突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明确园区循环化改造管理机构,建设园区废物交换平台以及循环经济技术研发孵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园区循环化改造统计评价和考核制度,制定并实施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激励政策、招商引资指导目录和监管制度,进行物质流分析和管理,开展宣传教育。
(六)重点支撑项目
针对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目标和任务,结合园区发展的现状,提出拟建设的重点支撑项目:
1.项目建设总表。将重点支撑项目分别列为“拟申请财政资金支持项目汇总表”和“自主实施项目汇总表”两个表,主要筛选和提出园区产业补链工程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支撑项目。
2.项目基本情况。每个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与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关系,比较详细的建设内容、产能、工艺流程及先进性分析,主要技术设备及先进性分析,资金筹措方案,效益分析等。分年度说明建设安排及投资计划。
3.项目投资估算及构成。要以表格形式详细列明每个项目的投资估算(不含土地购置费)。估算范围至少应包括厂房建设(建筑面积、总额等)、设备购置(设备名称、台套数、价格等)、辅助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等。
(七)园区循环化改造效益分析
重点对园区循环化改造的综合效益进行分析评价,对园区循环化改造的各项成本及收益进行初步地核算,评估园区循环化改造的成效。
1.经济效益分析。包括物质减量、循环利用的直接经济效益;污染减排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促进园区本身经济总量稳定增长,同时带动园区所在地区经济增长;增强园区活力,提高园区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
2.环境效益分析。园区及周边地区水、大气和土壤环境质量的改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的提高;降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减少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量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
3.社会效益分析。包括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居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促进当地社会发展等方面。
(八)保障措施
主要包括:组织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计评价考核体系、污染防治监督管理体制、产业链接的风险分担和保障体系、公众参与、宣传教育与交流以及能够保障园区循环化改造顺利开展的其他措施。
三、相关证明文件
园区在报送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的同时,还需提供以下相关证明文件:园区的批复文件,符合土地利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规划的证明文件,自然资源部门确定的四至范围证明文件,以及成立管理机构的证明文件等各类证明文件。
附件:1.园区循环化改造参考指标
2.拟申请财政资金支持项目汇总表
3.自主实施项目汇总表
附件1
园区循环化改造参考指标
分 类 | 指标名称 | 单位 | 基期年 (2020) | 实施年 (2021) | 实施年 (2022) | 实施年 (2023) | 备注 |
资源产出指标 | 园区生产总值 | 万元 | |||||
*主要资源产出率 | 万元/吨 | ||||||
*能源产出率 | 万元/吨标煤 | ||||||
*建设用地产出率 | 万元/公顷 | ||||||
*水资源产出率 | 元/立方米 | ||||||
资源消耗指标 | *能源消耗总量 | 万吨标煤 | |||||
*规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 万吨标煤 | ||||||
*水资源消耗总量 | 立方米 |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取水量 | 立方米/万元 | ||||||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 | 吨标煤/万元 | ||||||
主要产品1: 单位能耗 | 吨标煤/吨 | ||||||
…… | |||||||
主要产品1: 单位水耗 | 立方米/吨 | ||||||
…… | |||||||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 *一般工业固 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 万吨 | |||||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 ||||||
*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 |
废物排放指标 | *二氧化硫排放量 | 万吨 | |||||
*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 万吨 | ||||||
*氨氮排放量 | 万吨 | ||||||
*氨氮化物排放量 | 万吨 | ||||||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CO2排放量 | 吨/万元 | ||||||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 万吨 | ||||||
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 | 万吨 | ||||||
工业废水排放量 | 万立方米 | ||||||
其他指标 |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 |||||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 | ||||||
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 | % | ||||||
特色指标 | |||||||
注:1.标*为重点指标,属必填项。
2.有关指标计算方法请参考《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2017年版)》(发改环资〔2016〕2749号)。
附件2
拟申请财政资金支持项目汇总表
园区名称:
项目类别 | 序号 | 项目单位 |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总投资 (万元) | 建设期限 | 实施条件 | 社会效益 |
链条延伸项目 | 1 | 说明: 1.本表一律用EXCEL表格制作; 2.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采用的主要工艺技术、购置的主要技术装备(不超过150字)。 | 说明: 主要包括项目立项情况、土地批复情况、环评批复情况、能评批复情况。 | 说明: 社会效益指项目建设后,预期节能、节水、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减排量等综合效益。 | ||||
2 | ||||||||
… | ||||||||
关键补链项目 | 1 | |||||||
2 | ||||||||
… | ||||||||
公共服务项目 | 1 | |||||||
2 | ||||||||
… | ||||||||
合计(万元) |
注:1.链条延伸项目包括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的精深加工项目、高附加值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等;
2.关键补链项目包括副产物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项目;
3.公共服务项目包括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施、污水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集中供热、燃气供应、仓储物流、综合服务(研发孵化、培训服务、运营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
4.项目需切实履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城乡规划、用地审批、环评、能评等前期工作程序。
附件3
自主实施项目汇总表
园区名称:
项目类别 | 序号 | 项目单位 | 项目名称 | 项目内容 | 总投资 (万元) | 建设期限 | 实施条件 | 社会效益 |
链条延伸项目 | 1 | 说明: 1.本表一律用EXCEL表格制作; 2.项目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规模,采用的主要工艺技术、购置的主要技术装备(不超过150字)。 | 说明: 主要包括项目立项情况、土地批复情况、环评批复情况、能评批复情况。 | 说明: 社会效益指项目建设后,预期节能、节水、资源循环利用、污染物减排量等综合效益。 | ||||
2 | ||||||||
… | ||||||||
关键补链项目 | 1 | |||||||
2 | ||||||||
… | ||||||||
公共服务项目 | 1 | |||||||
2 | ||||||||
… | ||||||||
合计(万元) |
注:1.链条延伸项目包括产业链向下游延伸的精深加工项目、高附加值项目、高新技术项目等;
2.关键补链项目包括副产物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项目;
3.公共服务项目包括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施、污水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集中供热、燃气供应、仓储物流、综合服务(研发孵化、培训服务、运营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
4.项目需切实履行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城乡规划、用地审批、环评、能评等前期工作程序。
特别声明:碳中和资讯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碳中和资讯网的内容为碳中和资讯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欢迎投稿:13570744358@139.com
零碳咨询罗生:13802768887 商务合作詹小姐:13802768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