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资讯网
当前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11场-自治区科技厅专场)
来源: | 作者:小希 | 发布时间: 410天前 | 560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3年6月29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主题新闻发布会(第11场-自治区科技厅专场)。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爽作主题发布。自治区科技厅高新技术处、农村科技处、社会发展科技处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完成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提供科技支撑新闻发布词

自治区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刘爽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自治区科技厅,对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自治区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围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完成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提供科技支撑”,与大家作一些交流。

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内蒙古现代化建设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好这一重大任务,必须发挥好科技创新的战略支撑作用。去年以来,自治区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完成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为统领,突出重点、攻坚克难、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推动创新环境持续优化、科技供给有效增强,为完成好“两件大事”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下面我就相关方面情况作简要介绍。

一、加快创新资源集聚,为办好“两件大事”夯实自立自强根基

首先,我们持续深入推进科技兴蒙“4+8+N”开放合作机制,逐步构建起了“开放合作搞创新”大格局。“科技兴蒙”行动实施以来,自治区先后与北京、广东等发达地区以及区外3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起稳定合作关系,其中,与北京市共同启动实施京蒙协作“科技创新倍增计划”,与中科院、工程院、清华、上海交大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共建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内蒙古研究院、中国农科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等70余个新型研发机构。截至目前,全区已面向合作主体发布创新合作需求2000余项,实施700余项科技合作项目,吸引近200多家区外高校院所、企业的400多个团队深度融入内蒙古创新发展。

第二,我们加快提升了科技创新平台能级,旨在打造出战略科技力量和区域创新高地。从国家战略需求导向出发,我们举全区之力建设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和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创建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和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一院四中心”创新平台体系已初步构建完成,形成了58家全产业链龙头企业集聚发展的农牧业创新产业集群。鄂尔多斯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围绕能源、生态等领域实施“五大行动”,落地多项世界瞩目的标志性成果。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方面,形成了以9名院士领衔、64 家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上下游龙头企业参与的一流研发团队。这些平台基地既“顶天”又“立地”,已成为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

第三,我们突出“高”“新”特色,为产业结构优化培育出了核心驱动力。我们启动实施创新型企业双倍增双提升行动和规上工业企业“三个全覆盖”行动,使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573家,今年上半年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达到691家,同比增长53.9%。实施企业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已在12个盟市建立特派员工作站83家,入站科技特派员1858人,服务企业5721家。通过高新区“提质进位”和“促优培育”行动,使呼包鄂3家国家高新区初步形成了以稀土、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乳业、轻工纺织、生物技术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全区10家高新区营业总收入达到全区工业园区营业收入的34.36%。

第四,我们于今年创建起了“蒙科聚”平台,以此来加速创新要素由聚合到聚变。制定《“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行动方案》,搭建科技研发、资本运作、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等科创资源“一张网”和供需对接交易“大平台”,成功促成了“农麦300”等一批先进适用成果转移转化。

二、加强关键技术供给,为办好“两件大事”积聚创新发展动能

一年来,我们紧扣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以及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需求,以“8大产业集群”“16条重点产业链”为重点,布局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与示范工程,集中攻克一批制约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

——在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方面,相继启动实施草种业、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依托自治区科技计划,在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与修复、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组织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成功选育出6个“中草系列”羊草新品种和1个高寒地区羊草新品种,在生物多样性监测、黄河流域典型退化区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黄河十大孔兑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突破,为内蒙古厚植“北疆绿”、增色“中国蓝”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方面,我们在先期组织实施“五大领域”科技重大专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布局启动了双碳、新能源装备、稀土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同时,积极推动能源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落地建设以及“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落地实施。目前,相关项目已取得积极进展,比如:“MW级飞轮储能关键技术研究”相关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示范工程不久前已在二连浩特市成功并网,将为当地99MW风电场提供调频辅助服务支持。“稀土碳酸盐连续化生产节能降碳技术”实现了每年减排二氧化碳80%以上,成为稀土行业和自治区唯一入选我国“原材料工业20大低碳技术”的项目。

——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方面,通过实施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和乡村振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重点研发与成果转化计划,以及巴彦淖尔农高区、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加大对种业、奶业、绿色种养殖、智慧农牧业、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等关键技术的攻关与集成示范应用力度。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已覆盖草种业、奶牛、肉牛、肉羊、马铃薯5个优势产业和大豆、杂粮、蔬菜、向日葵、甜菜等特色产业。支持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围绕奶牛繁育、奶牛科学养殖等24个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支撑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链条发展。“巴麦13”“杜蒙羊”“华西牛”培育成功,为种好“塞外粮”、丰盛“中国碗”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为办好“两件大事”增添科技创新活力

一年来,我们围绕制约创新发展的短板和体制机制问题,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政策落地见效。

深入推进“科技兴蒙30条”落地落实,带动部门、盟市出台50多个创新政策,构建起了“科技兴蒙”政策体系“四梁八柱”。

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科技激励的若干措施》,通过完善科技人才引育激励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保障、优化提升科研管理效能等具体举措,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主动性。

持续推进“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机制创新,引导带动区内龙头企业联合区内外优势研发力量踊跃揭榜攻关,推动组建创新联合体121个,促成764家区内外企业、高校、科研单位参与产学研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进一步强化研发投入攻坚、成果赋权改革以及包干制+负面清单等政策举措的督促落实,最大限度为科研活动“开绿灯”,为科研人员减负担,将创新主体“扶上马”“送一程”,创新环境得到明显优化,创新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内蒙古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们完成好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环产业园时,指示我们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来攻克科技难关,这是我们今后开展科技创新工作的根本遵循。下一步,自治区科技工作将认真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要求,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部署,加压加力推进“五大任务”,抓紧抓实各项重点工作,拿出更多握指成拳的有力举措和站得稳、立得住的重大成果支撑高质量发展,把总书记的部署要求转化为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生动实践。


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内蒙古日报记者:近年来,自治区在提升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创新能力方面成效如何,下一步如何谋划推进?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高新技术处处长宝伟君: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瞄准能源和战略资源技术发展前沿,围绕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定位,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聚焦新能源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发展和稀土新材料应用,着力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平台建设,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先后启动“双碳”“新能源装备”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以“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与新型电力系统、传统产业节能降碳、太阳能光伏、氢能、储能等新能源核心装备”为重点方向,布局科技重大专项18项,投入资金1.95亿元,吸引院士在内的68家科研团队与我区企业组建18个创新联合体,联合开展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在“储能与智能电网”领域,以部区联动方式,与科技部共同出资、共同组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近年来,通过产学研全链条技术攻关,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瓶颈,MW级先进飞轮储能系统成功并网,120kW燃料电池牵引车成功下线、70MPa加氢站加压加注关键设备实现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 替代。

二是积极建设创新平台,大力培育创新主体。全力推动高端创新资源集聚,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中国钢研集团合作创建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自治区将连续5年、每年投入不低于1亿元。建设了白云鄂博稀土资源研究与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强与能源领域国家级平台合作,积极创建研发与实证基地。在煤化工、新型电力系统领域积极培育内蒙古实验室。持续夯实企业创新主体,实施创新型企业“双倍增、双提升”行动,培育相关领域科技领军企业8家、高新技术企业400余家。

下一步,科技厅将继续以科技赋能自治区能源和战略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主线,为国家提供更为稳定、更加安全、更加绿色的能源、战略资源供给提供科技支撑。继续下大力气发展现代能源关键技术,着力推动稀土产业优化升级;以实施“双碳”“新能源装备”“稀土”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为抓手,解决重大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难题,积极创建国家稀土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全面提升能源和战略资源供应保障能力,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贡献科技力量。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党的二十大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内蒙古作为国家名副其实的粮仓奶罐肉库,科技部门如何基于实际,创新发展理念,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农村科技处副处长杨胜月:感谢您的提问。

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的重大举措,也是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科技部门主要从优化布局农牧业领域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实施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示范、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强化举措,不断提升自治区农牧业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具体推进情况如下:

一是推进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2020年至2023年自治区共计安排2亿元资金支持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河套灌区生态农牧业为主题,以硬质小麦和肉羊为主导产业,努力建设全国生态农牧业科技创新发展引领区、“一带一路”农牧业科技合作先行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截至目前,农高区共建成院士工作站2家、博士科研工作站19家、自治区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载体50家。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6家,2022年园区总产值达130.8亿元。

二是推动农业科技园区提质升级。全区已建成农业科技园区46家,其中国家级园区8家,自治区级园区38家。正在积极引导有条件的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升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形成农业科技园区的梯次发展。

三是支持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2020年至2023年自治区共计安排5.8亿元资金支持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围绕奶牛繁育与养殖、营养与健康、乳品工艺技术与装备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截至目前,中心已吸纳三元食品、中国农大、上海交大等64家成员单位,集中区内外优势科研力量实施乳产业创新攻关和成果转化,为实现乳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四是布局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持续推进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自治区草业、玉米、肉牛、设施蔬菜、马铃薯技术创新中心建设。2023年批复建设了内蒙古自治区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大豆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

五是持续推进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2022年采取“揭榜挂帅”新型科研组织管理方式启动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重点布局草种业、奶牛、肉牛、肉羊、马铃薯5个优势产业和N个其他产业(杂粮、蔬菜、向日葵、甜菜等),形成种业振兴“揭榜挂帅”专项行动12项榜单,共支持14个项目,年度财政经费7300万元。2023年,在滚动支持基础上增加大豆优异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揭榜挂帅”技术榜单。初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融合的现代种业科技创新体系。

六是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示范。今年继续围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东北振兴和乡村振兴战略,针对自治区优势特色农牧业产业发展中的瓶颈技术问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研究与示范。同时,积极对接科技部,组织实施部省联动项目。

七是加强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星创天地建设,实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激发基层农牧业科技创新创业活力。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记者:习近平总书记这次在内蒙古考察时强调,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精心组织实施“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我们注意到,刚刚刘厅长的介绍中提出了草种业创新的概念,请问草种业创新对于推动落实“五大任务”有何重要意义,目前我们的基础如何,下一步又将如何推进?

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科技处二级调研员祁慧: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众所周知,草是生态修复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发展奶牛养殖需要草、肉牛肉羊养殖需要草,建设绿色生态环境更需要草。内蒙古虽然是我国的草原大区和草业大区,但这种优势更多还是体现在规模上,受种源、技术等多方面制约,我们草产业的质量优势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比如,我们在荒漠化防治与退化草原修复方面,现有的乡土草种质资源还尚未充分发挥作用,缺少适用于不同类型植被恢复、退化草地改良、矿区修复等严酷条件下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我们在发展奶业、畜牧业方面,还无法摆脱优质牧草缺乏,优质种源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局面。因此,加快推动草种业的创新发展,对我们内蒙古筑牢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草种业发展,把草种业科技创新作为种业振兴工程的重要任务,在种业振兴“揭榜挂帅”专项行动中设置草种业专题,聚焦重要乡土草育种和优质牧草新品种选育,以滚动支持方式组织实施4项自治区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面向全国遴选优秀团队与我区龙头企业组建2个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经过一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其中,重要乡土草育种方面,已在全国范围内收集草木樨、扁蓿豆、麦草等乡土草资源,并围绕优异抗性基因进行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创制了相关资源的新种质,确定了新品系,巴尔虎草木樨状黄芪、三河偃麦草2个新品种通过成功通过自治区审定。羊草和冰草新品种培育方面,已建立羊草的遗传转化体系和冰草的组培再生体系,成功培育出2个羊草新品种,并通过自治区审定登记。优质苜蓿新品种选育方面,已登记苜蓿地方品种1个,育成高产优质新品系一个,转化高产抗逆新品种2个,建成原种良繁基地4000亩。这些进展为自治区草种业科技创新打开了局面,为相关领域科研攻关与技术成果的试验推广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我们加快推进草种业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按照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的建设标准,在呼和浩特市全力打造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目前,该中心已与全国34家草业领域科研优势突出的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签订共建协议,组建了由南志标院士领衔的高层次研发团队,并初步构建了“一园区、三平台、四中心、N基地”的建设发展布局。今年自治区将投入1亿元科技专项资金支持其开展优异基因评价与创制、种质资源精准鉴定、高效选育和制种等关键技术攻关。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好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的平台纽带作用,进一步集成区内外研究力量,组织好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力争加快培育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当家品种,建设一批高标准草种业示范基地。同时,积极探索“协同融合、开放共享”新机制,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建设,为提升草种保障能力、人工草地生产能力和草原修复改良效率提供智力支撑。



特别声明:碳中和资讯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碳中和资讯网的内容为碳中和资讯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欢迎投稿:13570744358@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