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资讯网
当前位置:
浅析国外低碳城市典型案例
来源:四川常识网 | 作者:小希 | 发布时间: 993天前 | 1336 次浏览 | 分享到:

纵览世界,关于低碳城市发展有诸多典型案例:

  丹麦——低碳社区。一般以社区为单位,以低碳化节能项目为主进行社区节能实践,致力于发挥地方政府和社区居民在节能应用中的先锋作用和主动意识。可用10项基本原则来指导低碳社区建设:低碳或零碳、零废弃物、可持续性交通运输、可持续性和当地材料、本地食品、水低消耗、保护动植物、保护文化遗产、公平贸易及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丹麦Beder的Sun & Wind Community(太阳&风社区)就是由居民自发组织建设的公共住宅社区,竣工于1980年,最大特点在于以太阳能、风能作为主要能源形式,强调公共住宅设计和新能源的利用,实现节能降耗,并保持社区优美的居住环境。Beder案例只是丹麦建设低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缩影。实际上,丹麦可以当之无愧的被称为全球低碳发展领跑者。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丹麦政府就已着手制定国家能源战略,积极开发新能源。在过去的25年中,丹麦经济增长了75%,但能源消耗总量却基本维持不变,这不能不说是低碳式发展的巨大成功,也为其他国家积累了宝贵经验并树立了信心。

  瑞典——可持续行动计划。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可持续发展是瑞典政府内政外交的核心目标,各级政府须积极宣传和制定政策,每项决策都要仔细权衡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1997年,瑞典政府启动了一项1998-2000年间预算为12.5亿瑞典克朗的可持续发展计划。资金主要用于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筑、交通和能源部门促进节约能源和资源再利用,以及开发利用新能源。瑞典很多城市已经或正在积极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如马尔默,那里是世界闻名的从工业城市成功转型为知识生态城市的典范。

  英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城市行动。英国也是低碳城市规划和实践的先行者。2001年,英国政府通过设立碳信托基金会(Carbon Trust)与能源节约基金会(Energy Saving Trust, EST),通过金融手段共同推动英国低碳城市项目(Low Carbon Cities Programme,LCCP),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布里斯托、利兹、曼彻斯特作为首批三个示范城市,在该项目提供的专家和技术支持下制定了各自的低碳城市发展规划,重点在建筑和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应用、提高能效和控制能源需求。2003年,英国政府还在世界范围内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定义了以低排放、低消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

  美国——低碳城市行动计划。尽管美国政府始终拒绝加入《京都议定书》并履行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但并未消极对待气候变化,也从未停止对低碳城市发展的探索,特别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促使政府寄望于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以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经济增长。2009年2月15日,美国政府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American Recovery Reinvestment Act),投资总额将达到7870亿美元,到2012年,保证美国人所用电能的10%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上升到25%。美国主张重点发展低碳技术以应对气候变化,如新能源领域的相关技术、高效电池、智能电网、碳捕获及封存等。西雅图是美国低碳城市的典范,美国是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而西雅图则是美国首个达到《京都议定书》温室气体减排标准的城市。2008年西雅图碳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减少了8%,成功的关键在于制定了卓有成效的低碳城市行动计划,如公众参与,家庭能源审计,限制城市向外无限扩大,把发展重心重新放回到中心城市建设等。

  日本——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加之受地理环境等条件制约,使得全球气候变化对日本的影响大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日本政府提出“低碳社会”理念,其基本内涵为:减少碳排放,提倡节俭精神,通过简单的生活方式实现高质量的生活,从高消费社会向高质量社会转变,与自然和谐共存,保护生态环境。2007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制定的《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指出:为了克服地球变暖等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社会”的目标,需要综合推进“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及“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的建设。2008年5月,日本环境省全球环境研究基金项目组完成了《面向2050年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的12大行动》的研究报告。这12项行动涉及住宅部门、工业部门、交通部门、能源转换部门及相关利益部门,并且每一项行动都包含目标、实现目标的障碍及相应的战略对策、实施战略对策的过程与步骤,不可谓不全面、细致。富山市是日本低碳城市的先行者,计划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30%,到2050年减少50%,为此,富山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以实现减排目标,如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大力引进新能源汽车,在市郊的生态城建立回收加工各种废弃油料、木料和生活垃圾的设施等。


特别声明:碳中和资讯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碳中和资讯网的内容为碳中和资讯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欢迎投稿:13570744358@13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