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加强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扩大金融供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好满足绿色经济需求,是中小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作者|邱斌“广州银行董事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2期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提出“双碳”目标,是我国承担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直接体现。也是我国推进“五位一体”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中小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地方经济和小微企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双碳”目标,将为中小银行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同时赋予中小银行新的使命。加强绿色金融业务发展,扩大金融供给,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好满足绿色经济需求,是中小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绿色金融前景广阔
实现“双碳”目标将推动经济变革。根据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数据,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到2060年,我国在气候领域新增投资需求约139万亿元,年均约3.5万亿元。元,全年长期资金缺口1.6万亿元。超万亿元,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广阔的发展机遇。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金融市场。根据央行披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4.78万亿元,位居全球第一。其中,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贷款金额分别为6.98万元。 2021年以来,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达到4600亿元,累计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1.6万亿元,位居全球前列。
发展绿色金融是中小银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当前,中小银行发展面临同业竞争日益激烈、金融产品同质化加剧、不良贷款率上升等多重压力。发展绿色金融,就是要重塑银行信贷资产,优化业务结构,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提升核心业务竞争力。动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是坚持发展本源的重要体现。在“双碳”目标下,加快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绿色发展转变,需要更多金融服务的支持。绿色金融是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绿色金融是中小银行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坚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定位、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二是提升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一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小银行按照指引逐步减少对“两高一盈”行业、房地产等传统行业的信贷资源配置。的监管政策。绿色经济领域为中小银行提供了新的授信渠道,创造了新的业务增长点,有利于中小银行进一步优化资产结构,增强业务抗周期能力。其次,未来碳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将为碳金融服务开辟空间。中小银行可提供代理开户、结算结算、资金监管、资金融资等基础碳金融服务,并先进至碳期货、碳资产财富管理、金融服务咨询等碳资产管理服务,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来源,优化收入结构。最后,目前我国环保型企业中的中小微企业数量占到70%以上,中小银行与小微企业具有天然的兼容性。发展绿色金融服务,有利于中小银行不断积累比较优势,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是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受宏观经济周期性变化、COVID-19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小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持续承压,风险事件频发。以城商行和农商行为例,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82%和3.59%,分别比不良贷款平均水平高0.07个百分点和1.84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贷款执行率。与其他信贷资产相比,绿色信贷资产质量总体较好。绿色贷款不良贷款率近五年一直保持在0.7%以下,明显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平均不良贷款率。中小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可以有效降低信贷风险,保持资产质量稳定,促进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中小银行绿色金融前景广阔
一是坚持绿色发展战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产业普遍具有投资周期长、短期收益低、市场认可度低等特点,短期内仍面临投入产出博弈。中小银行要树立科学的绿色金融发展观,着眼于业务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结合绿色经济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明确绿色金融发展的目标、产业、组织、机制、产品及相应的实施路径,保持各类资源持续稳定投入,并逐步建立起商业可持续的绿色金融业务运营模式、产品服务体系和内部管理机制,将促进业务稳定、长期发展。
二是明确业务发展方向。绿色产业是中小银行拓展绿色金融业务的载体。选择与自身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绿色产业作为业务重点,有利于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中小银行的经营具有区域性特点,业务发展与当地经济密切相关。因此,要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和自身发展条件,着眼于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的当地绿色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的绿色升级,着力拓展产业链。的小企业客户。以目标客户为中心,持续加大绿色投融资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创新信贷业务的抵质押方式;提高金融资源整合能力,积极构建绿色资产和不同类型基金的融资服务模式,推广不同风险偏好的基金。绿色资产有效对接。
三是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根据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特点,建立健全差异化管理机制,在授信额度、考核评价、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不良容忍度等方面制定专项扶持政策,加大资源配置,充分调动业务单位扩大绿色金融业务积极性。加强科技支撑,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建立多功能综合数据平台,实现绿色信贷业务自动识别和审批,重塑业务流程,提高业务管理效率。同时,通过金融科技实现对目标客户的个性化管理,打造精准服务模式。
四是专业能力建设。绿色产业涉及领域广泛、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与传统行业相比,绿色金融产品的风险更为复杂,包括传统的信用风险,以及气候、环境等风险。因此,要求中小银行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中小银行要围绕绿色产业经营特点,积极探索设立绿色专业机构,建设专业人才队伍,不断提升绿色金融业务专业化、精细化管理能力。
广州银行发展绿色金融的实践
作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本土法人银行,广州银行始终将自身发展融入服务国家战略和重大区域部署的大局,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另一方面,公司继续加强绿色金融业务的发展。截至2021年10月,广州银行绿色融资余额超过400亿元,较2018年增长15倍以上;企业绿色信贷不良率保持行业低位,成功发行50亿元绿色金融债。
一是确立绿色金融精品银行的战略定位。在广州银行“十四五”战略规划中,绿色金融发展已纳入全行总体战略,成为重点关注的“五大板块”之一。还发布了《绿色金融战略子规划》,明确绿色金融品牌建设和大湾建设。区创新驱动、特色鲜明、稳健安全的绿色金融精品银行的战略定位。
二是建立绿色金融管理机制。一是完善组织体系。 2018年4月,广州银行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负责全行绿色金融政策的制定,以及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营销推广。推进绿色专业支行建设,成立绿色信贷专业团队,负责分行绿色金融业务的推广和管理,逐步实施绿色金融账户经理名单制管理,建设绿色金融专业团队。二是完善业务流程管理。将绿色信贷业务嵌入公司财务、信贷审批、风险管理、金融市场、法律事务等各责任部门,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业务沟通和交流机制,推动本行统一风险偏好和政策资产配置策略。绿色金融业务差异化、精准化、动态化管理。三是建立业务体系。根据监管部门绿色金融制度框架,广州银行先后出台了绿色信贷管理办法、绿色金融专项激励政策、绿色信贷营销指引等一系列制度,明确了绿色信贷业务操作流程,特殊激励机制等业务经营事项。鼓励和引导经营机构大力拓展绿色金融业务。四是构建业务风险体系。颁布《广州银行信贷业务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将资产安全放在首位,根据客户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动态评估和分类,根据分类结果对客户采取差异化的风险管理措施.将其嵌入到尽职调查、授信审批、资金拨付、贷后管理的全过程。
三是完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围绕美丽乡村、产业园区、环境治理等领域,持续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成功开发节能贷款、特许经营权质押贷款、碳排放贷款、农村环境改善贷款、林权贷款、优良土地贷款、绿色园林贷款、环卫综合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已基本形成覆盖“土”、“水”、“气”、“林”等环保热点领域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有效满足金融绿色产业的需求。
四是促进区域差异化发展。实施“一条线、一条政策”,重点建设广州、深圳、南京三大支柱地区。广州和深圳是大湾区绿色发展的重点区域。结合广深地区产业政策,广州银行重点营销传统优势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制造业等领域的绿色信贷项目; 、化工产业特色比重较高,大力支持南京、无锡、盐城等地区建设国家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加大生态循环农业和智慧农业、绿色交通产业集群的营销力度,绿色建筑,绿色建材。截至2021年10月,广州、深圳、南京三地企业绿色信贷余额约占全行企业绿色信贷的60%。
五是加强绿色品牌建设。一是聚焦湾区建设。紧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制造等营销项目,锁定一批潜在绿色增长客户,深化绿色金融发展。湾区绿色品牌效应。二是加强对外宣传,打造绿色文化标杆银行。积极参与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组织的绿色金融研讨会和产融对接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三是注重监管政策引导,将绿色文化理念贯穿于每一位员工和每一位客户的营销全过程。积极推进绿色办公,重视建筑节能,不断完善“绿色”办公方式。
下一步,广州银行将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格局,优化结构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夯实管理风控,全面推进转型赋能、技术赋能、人才赋能、组织赋能。可以聚焦特色领域,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
特别声明:碳中和资讯网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碳中和资讯网的内容为碳中和资讯网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欢迎投稿:13570744358@139.com
零碳咨询罗生:13802768887 商务合作詹小姐:13802768635